纳兰京权当没有察觉到他的语气有些冲,平静道.“好,后天吧。”
“为什么?”李嘉恒不赞同的目光,眼底闪过一抹怒意,被他按耐住了。
“为什么是后天?”他又问。
纳兰京瞥了他一眼,一脸平静:“因为,后天是黄道吉日啊。”
李嘉恒脸色又是一变,三夫人见情况不对,连忙柔着嗓音开口:“大姑娘,你回自个儿家,需要看什么日子啊。”
纳兰京手指敲了敲桌面:“自然是为了避凶化吉。”
三夫人尴尬的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纳兰京笑了:“开个玩笑。只是你们说老太爷身体不太好,我们肯定得挑个好日子才能过去,否则冲撞了某些不可言说的东西,这多不好。”
李嘉恒他们算是看出来了,纳兰京是丝毫不搭理他们说了什么,怎么做,完全有自己的主意。
幽州回上京,不愿意和他们同路。
到了上京,也不通知护国公府。
现在他们来了,也要在两天后才肯回去。
这是哪门子大姑娘,分明比李家老祖宗的排面还要大,让他们左等右等。
可他们能生气吗?
不能!老太爷说了,务必要把人请回去,不能得罪。
李嘉恒喝了一杯茶后,才勉强恢复冷静,起身告辞。
三夫人和四夫人和纳兰京又说了两句,才出了厅堂。
纳兰京这次没有送他们。
她没有了以往的记忆,以往的恩怨她没有感受,往后,护国公府是什么态度,什么脸色,她都会一一回敬,委屈自己,从来不是她纳兰京的性格。
两天后,李嘉恒和三夫人如约到府上请纳兰京和容玄过去。
纳兰京和容玄这次没有推辞,坐上了府里的马车,跟他们去了护国公府。
护国公府往前几十年也曾辉煌过,彼时老国公爷骁勇善战,又曾救过先帝,是当时上京风头无两的武将世家。
当时还年轻的先帝却忽然忌惮起武将,开始重文臣,护国公府开始逐渐失宠,直到先帝驾崩,新帝即位,长子重获兵权,才有了一丝起色,原本以为护国公府要重获荣光时,长子忽然死在了战场上,护国公府开始一蹶不振。
这个死掉的长子正是纳兰京的生父,本该继承国公爷的男人。
上京的道路很平坦,不似樟木村的泥土路,可能是惯性,容玄上了马车后,自然的把她搂在怀里护着。
第120章 威胁(三更)
纳兰京不喜欢挽太复杂的鬓发,倒也不怕乱了发型,干脆倚靠在他怀里,任由他抱着。
从府里跟出来的丫鬟坐在马车外头,本想进来伺候端茶倒水,见到此景,眼底闪过一抹羡慕,默默退了出去。
马车在护国公府停下时,日头已高升。
门口的管事迎着几人进去。
路上,三夫人和四夫人跟在纳兰京身旁,介绍着府里的变化,纳兰京也了解了不少信息。
管事带他们去的方向,并非护国公府的厅堂,而是老太爷住处。
老太爷的确是重病卧床,纳兰京和容玄进去时,李嘉恒已经先一步进去,和管家将他搀扶起身。
不过,虽说是护国公府老太爷,却比想象中年轻许多,大约六十岁左右,听说当初护国公府长子晚婚晚育,次子都比长子早婚许多年。
只不过次子头几个都是儿子,纳兰京一出生才能占个嫡长女的名头。
纳兰京和容玄站在房内不远不近的距离,朝老太爷弯腰,谁也没有出声。
老太爷抬起发红的眼睛,颤颤巍巍的声音:“大姑娘,你还在怪我吗?”
怪?先不说纳兰京现在并没有过多的感受,单是容玄在旁边,她就不能怨怪当初老太爷的决定,她可以不在乎护国公府的人,却不想伤了容玄的心。
纳兰京摇了摇头,却并不想多说什么。
屋里还站了不少人,二房嫡女李欣怡从暗处走了出来,在纳兰京面前跪下:“大姐,你还记得吗,当初欣怡想要顶替大姐嫁给容玄,你不愿意,不想害了妹妹我,你宁死不愿意嫁,也不想牵连妹妹,你又知道,若非非嫁不可,爷爷怎么会不顾亲孙女的死活,逼着孙女出嫁呢。”
她在控诉纳兰京不识大体,护国公府身不由己,连她这个妹妹都知道孰轻孰重,却只有纳兰京自私自利,眼里只有自己。
纳兰京盯着地上跪着的人,她没有那些记忆,不知道这个妹妹说的事实是不是真的,倘若是真的,也是李家无能,连自己的孙女都护不住,害怕牵连整个护国公府,逼着孙女出嫁啊。
可这些人,让她做牺牲时理所应当,现在还要她为了自己的牺牲感恩,替护国公府消灾。
纳兰京看向半躺着的老太爷,这才开口:“你们都知道我不愿意嫁,又为何要问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