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厥。
顿时玉华宫里乱成一团,沈皇后无奈,只能令羽林卫守住皇宫,所有人不得进出。
直到朝中几位重臣匆匆进宫商议后,月美人被挪出玉华宫休养,四皇子紧跟着被送到皇子所暂住。
周贵妃因为谋害皇嗣,惹怒龙颜,害得陛下失足摔伤,暂时被关押在玉华宫中。
陈权大厥,昏迷不醒不能言不能语,朝中一切暂由秦王代劳,等皇上醒后再议。
宫中皇太后得到消息大悲晕厥过去,再没有醒来。
大商朝满朝缟素,气氛紧张到来极点。
为了照顾陈权,沈皇后特意在龙塌旁安了一张小塌,白日里沈皇后处理后宫事务,照顾怀有龙子的宋才人,晚上就睡在龙塌前的小塌上,亲自照顾病中的陈权。
得知消息,好几个没有子息的妃嫔纷纷自荐,要替沈皇后来照顾皇上。
她们知道,皇上一旦出事,她们这些没有生过孩子的妃嫔下场很可能是陪葬。
沈皇后没有拒绝这些妃嫔们的心意,她亲自挽袖,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带着一帮妃嫔将皇上伺候的极其妥帖。
只短短一个月时间,沈皇后满头青丝已经斑白,而陈权也从昏迷不醒中醒来。只是他整个身上不能挪动,口舌僵硬,无法言语。
吃喝拉撒不能自主,全靠沈皇后领着几位宫里的妃嫔用心伺候。
这样的皇上,就算救治得当,也基本上形同废人,不能再担国之重任。
五月中,朝中几位重臣眼见陛下想要恢复是不可了,大家联名上书,请求秦王登基为帝,皇上退位太上皇留在后宫休养。
秦王拒。
六月初,宁远侯边关准备发动兵变。被身边协助宁远侯守护边关的吴将军提前发现,吴将军暗中联络林大将军,两位将军联手镇压,里应外合,最后宁远侯无奈在府里自勒身亡。
宁远侯府满门抄斩,勇毅侯府八岁以上男丁斩立决,女子入教坊司。
同时被斩和被抄家流放的还有数家,几乎都是当年跟着宋家兄弟从清风寨出来的好兄弟。
朝中新贵人人自危。
六月低,朝中十几位大臣再次联名上书,请求秦王登基为帝。
秦王再拒。
七月,东阳郡古墓重现,大量的金银珠宝文物古玩被送进国库。
这件大喜事传进宫里,沈皇后亲自到陈权耳边细说,据说这次挖掘出来的宝物,可保大商朝十年之内再无钱财烦忧。
陈权听后双目圆睁,激动的呜呜出声,最后也只是额头青筋暴起,手指微动。
喜得沈皇后抱着皇上大哭,说是皇上能动了。
太医忙上前查看,却见皇上并无变化。
只能在心里叹息一声,沈皇后情深义重,实在让人敬佩。
朝中上下都被沈皇后感动,谈起沈皇后也是女子中的典范,让人啧啧赞叹。
八月初八,秦王大婚,因皇上病重,一切从简。
当日,两顶花轿从正门和侧门进秦王府。
相府嫡出小姐公孙婉莹为秦王妃,吴将军之淑女吴月娘为侧妃。
第293章 停灵
八月十六,秦王在满朝文武再次恳求之下登基为帝,帝号永年。
秦王妃孙婉莹为后,秦王侧妃吴月娘为妃。
吴将军乃是跟着皇上一起打江山的重臣,期间屡立战功,如果不是宋家兄弟和皇上有八拜之交,当年吴大将军的功劳要远胜宋家兄弟。
当初新皇登基论功行赏的时候,宋家一门双侯,吴大将军被封为正三品的金吾卫上将军。
后吴将军又调任边关,和林大将军隔江相望,守望相助。
此次宁远侯兵变,林大将军,吴将军立大功。林大将军被封为护国公,留京驻守。吴将军被封为正一品镇国威武大将军,赐免死金牌一枚。
秦王为帝,太上皇和皇太后搬进长乐殿未央宫颐养天年。
周贵妃夺贵妃封号,打入冷宫,四皇子陈建明封为福王,送进未央宫由太上皇和皇太后亲自教养。
同去长乐殿的还有几位皇太妃,她们一起陪着太后在太上皇身边伺疾,算是尽心尽力。
八月低,宋太妃在长乐殿生下小公主,取名陈媛。
许是因为身边有众多昔日妃嫔环绕,又有一对小儿女绕膝身边,太上皇陈权的身子越来越好。
虽然还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动,意识却是越来越清醒,别人和他说话也有回应。
只是不知道是太上皇和皇太后伉俪情深,还是宫中皇太妃们都不再入太上皇的眼。
太上皇说的话,在别人听来咿咿呀呀还不如初学舌的孩童,皇太后却都能听懂。
她当着太上皇的面告诉皇上,太上皇知道是他登基心里很是高兴,皇上是太上皇心中早就认定的储君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