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日这一顿吃的,得让他回味半辈子。
“给你就拿着。”
陆飖歌不由分说地将两个油纸包放进了陈平安的木桶里,好在桶里的鱼虾已经卖掉,陈平安又是个干净仔细的人,桶里洗的干干净净,晾得干干的,放进去也不会脏。
见陈平安还要推让,陆飖歌不高兴了:“平安哥,你干啥,这是给陈奶奶和摇摇吃的,又不是给你的。再说,我现在不分给你,等回去,大家伙都在一个院住着,你让我怎么拿给你?”
陈平安并不是个傻的,不然陆飖歌也不会让他跟着去镇上。闻言,只好收了,心里却在琢磨着,小四好像最近说想吃螃蟹,要不他晚上去河沟里多下几网,给小四下点螃蟹去。
船就停在离庄子不远的河道里,上了岸就是他们几家买的田地。
李掌柜当初真的是用了心的,不但在两侧建了水渠,还在靠近水渠边上铺了一丈宽的路。
虽说着路占了不少田地,可不管是行走,还是收割都便利的很。
以后要是有牛车,就可以直接将牛车顺路一直赶到最边上的一块地,要省不少的力气。
从田埂上穿过,远远看见陆全和张三正站在田埂中间说着话。
见他俩过来,张三先笑了:“你们小哥俩这是在镇上吃好吃的去啦,午食都不知道赶回来吃?”
“我们吃过啦,在林家酒楼吃的。”
陆飖歌说着,还拎起背篓给张三看,“张伯伯你看,我还带了肉回来给我爹下酒呢。晚上张伯伯别忘了去我家陪我爹喝几杯。”
张三和陆全都没看清楚小四背篓里装的东西,却看见了陈平安拎着的酒坛子。
“哎呦,小四真给你爹买酒啦?”
张三笑眯了眼,“这酒可不便宜啊,晚上就不去了,等后日收稻子的时候晚上再上你家喝一杯,解解乏挺好。”
尽管大家住在一个院子里,张三伯他们还是很自觉地各家开火。
陆小四从镇上带了酒菜回来是给爹娘姐姐弟弟们吃的,张三自然不会去占这个便宜。
张三和陆全下地是来看看地里的粮食能不能收的,眼看就要秋收,大家伙心里都急得慌。
每日不下地来看看,这一日饭都吃不下。
陆全顺手接过陆小四手里的背篓,又去拿陈平安提着的酒坛子:“小四,我和你张三伯看了,初十我们家开镰,先紧着把这路口的两块地收了。等这两块地收完,里面的地也该能收了。”
陆飖歌一听,扭头看向地里,靠路边的两块地里的稻穗确实比里面地里的稻穗更黄,看上去也要成熟些。
“爹说行就行吧,我也不懂。”
早些开镰也好,省得大家伙心里着急。
陆全拎着东西和张三并肩跟着两个孩子身后走,“这地现在看还欠点功夫,再等几日肯定是能收了。”
张三也说:“我看行,初十没问题。”
陆飖歌也不懂农时,自然是陆全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晚上,邱氏将小四带回来的酱烧蹄髈炖了炖,又加了点菜进去,烧好了端上桌。
这次小四带回来的剩得菜可都是肉菜,肉圆和鱼圆还有鸡小四给了陈平安。打包回来了蜜汁糯米莲藕进门的时候,就被小四拿去和小青姐妹三个并小五一起分了。
剩下的砂锅炖鸭煲,老鹅……邱氏没舍得今日都吃了,干脆等晚上吊在井里,留着明日再吃。
要说味道,陆飖歌觉得,现在酒楼里的菜肴还是有些清淡,味道一般。
可她也知道,现在还没有什么酱烧清蒸,也没那么多调味料。
不然,丁大娘也不会因为吃了她家一碗肥肠就巴巴的找上门来。
第141章 多多
“糊边削骨墨油浓,纤手争穿五色绒。制得去葩千百柄,连樯装卖趁江风。”
一把好的手工油纸伞,从选竹、到泡竹到刻竹再加上钻孔……裱伞然后翰花、晒伞,一共有十二道大工序,八十多道小工序。
经验丰富的老手艺人,也要大约十五天左右,才能完成一把油纸伞的制作。
陆飖歌想到让陈平安做油纸伞,是因为她觉得这个男孩子心灵手巧,比一般人细心,也更有耐心。
做油纸伞,不管是计算伞骨长宽高和弧度,还是制作芦盘的直径和间距,伞骨才能严丝合缝地嵌入芦盘,这些东西的制作,在运刀的时候是一丝错都不能出。
还有就是熬桐油也是一件极其需要耐心的活计,桐油熬嫩了,伞晒不干。桐油熬老了,如果糊锅就等于整锅报废。只有熬到油温上来,然后需要小火慢慢炖,直到能拉出白丝,这桐油才算熬好。
在同事的家乡,陆飖歌碰见过一个袖手坐在围墙边晒太阳的老人,他的半边脸被烧烫伤,看上去很是狰狞。据同事说,就是因为他少年的时候做学徒,熬桐油的时候,火过大,在起锅的时候着了火,烧伤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