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的人,都是靠老天爷吃饭的。
老天爷睁眼,这日子就要好过些,老天爷一闭眼,颗粒无收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当初陆全回去一说,李掌柜的地有没有人家愿意收的,交三百斤粮的钱给李掌柜就行。
大家伙没有一家不愿意的。
只要这粮食能收到手,一家就多了一百多斤的稻谷。
这稻谷出了壳可都是精米,精米换糙米,一斤能换两斤半的糙米。
李掌柜也说了,有陆全做担保,他可以先不要大家伙的粮食钱,等大家伙收了粮食再给银钱。
不过,现在给银钱,粮价就按现在的粮价算,等收了粮食后给银钱,粮价就按收粮后的银钱算。
陆家和另外六家全部都是按的现在的粮价算的银钱给李掌柜的,虽然每年新粮下来,价钱都要回落一波,可这回落也只是暂时的。
去年和前年都是灾年,粮价一年比一年高。
今年原本大家伙还指望着粮价能回回,偏偏红缨军又来了。
这粮价不跌反涨,看着粮店里的米粮一天一个价格,大家伙谁也不敢赌,现在就把钱给了,起码这粮食是自己的了。
不管是涨还是跌,一家老小保证是饿不死了。
何况,李掌柜也没坑他们。李掌柜的地可是比别人家便宜二两银子给他们的。
这粮食再跌的厉害,还能跌过这二两银子去。
商量好了怎么收割,大家都准备趁秋收之前,先做好一批建房子的泥坯出来。
现在把泥坯掼出来,天气晴好不下雨的话,等秋收后差不多也晒干了,到时候就能直接建房了。
陆全要比另外六家想的更多,屯粮的苇席。晒粮的打谷场如果不下雨,还要用草木灰,泼水压实。
还有就是他想买头牛,或者骡子。
家里地多,光靠他一人拉犁犁地肯定不行。
买骡子或者牛,还得去南阳县,蒋家坝很少有牲口卖,就算是有,也是那种牙口不好的。
置办牲口对于庄户人家来说,也是一件大事。
他要想去南阳买牛,得走路过去,这一来一回就得两天的时间。
有牛或者骡子,还得找人打个牛车,这也得提前和木匠定下,迟了就赶不上秋收了。
“小四说,还得买块大些的厚实些的油布,防止下雨,粮食受潮。”
想着这也要钱,那也要钱,陆全就不免长叹一声。
还好,起码他想着的这些家里都能买。
要是换着半年前,这些事情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第100章 负婆
刚搬了新家,家里要添置的东西实在太多。
陆全和邱氏减了又减,还是备不住陆飖歌的纠缠,决定等送李掌柜一家的时候,顺便上镇上把该买的都买齐。
这次,添置些生活的必需品,陆家就不准备再出门了。
什么时候等起义军和朝廷的战争结束,他们再露头也不迟。
粮食各家这两个月陆陆续续备了一些,等田地里的庄稼收了,不管卖不卖,也能撑到明年下半年。
荒地也被大家齐心合力开垦了一大片出来,整理好松了土就能种菜。
等菜苗出土,这个冬日的菜就有了着落。
因为买的地,西边是洪湖,东边还有一条由洪泽湖分叉的河道,几家就把船停靠在了河道里。
这样,就算有人从洪湖过来,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一片杂树丛生的背后会有一个只有几十亩地的小庄子。
八月初一,陆全和邱氏领着家里的五个孩子去了镇上。
从庄子去镇上,步行也就大半个时辰。
陆全前面兜着陆小五,后面背着个半人高的竹篓,准备放置今日要采买的东西。
邱氏和陆小青陆小鲤各背着一个空竹篓,她们是要去买布和棉花,做新棉衣,弹新被子。
原本,陆飖歌的意思,全家七口人,就算不能一人一床新棉被,起码也得准备六床新棉被,才好安稳地渡过这个冬日。
要知道,现在陆家仅有的三床棉已经铺盖了十几年,又脏又硬,睡在上面和睡在冰冷的床板上几乎没什么区别。
邱氏说什么也不同意,六床新棉被,那得多少的银钱。
最后,只能勉强同意再弹四床新棉被,留两床给陆飖歌,一个铺一个盖。另外两床,他们一床,小青姐妹三一床,他们两张床,铺垫还用以前的旧被子。
这么多年,六口人两床旧被子都过来了,就算这个冬日再冷,屋里还能比船上冷?
何况,还各多了一床新被子。
邱氏的决定,不但陆全支持,就连陆小青姐妹三个也支持。
用陆小鲤的话来说,就是小四最近挣了些钱已经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天天尽想美事,咋不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