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全撑着脑袋,目光茫然地看着水面,嘴里喃喃道:“得买粮,多买粮。”
张三一惊:“怎么突然又想起买粮来着,上次买的粮还没吃完呢。”
现在是七月,等到中秋节后稻米新粮下来,那时候买粮岂不更好。
李四喜跟着接口道:“就是,家里刚有点余钱。”
还想着买地建房呢!
张三哥蹲在陆全的右手边,声音压得有些低沉:“不是说准备买荒地建房的吗?怎么现在又要买粮了?”
还没有到冬季,现在屯粮是不是有些早了点。
再说,新稻米可没下来呢,最快成熟也得个把月。
“小……”
陆全结巴了一下,忍不住干咳一声继续说道:“昨日我去了码头,和几个码头的小管事吃了饭。”
听说陆全和码头的小管事吃饭,李四喜的双眼立刻亮了。
到底是陆大哥,现在都和码头的管事混成兄弟,能一起吃饭啦。
以前,他们想去码头扛活,想和这些管事的搭上话可不容易。
张三哥的眉头却微微皱起,他在想陆全为什么要去寻码头上的管事,难道是鳝笼的运输出了什么问题。
不过,这和买粮又有什么关系?
陆全完全不知道身边的两个兄弟所想,他呼出一口浊气继续说道:“听说南阳县沈家被抄家了……”
“什么?”
李四喜惊得一屁股坐了下来:“沈家?一门三进士的沈家?”
南阳县的沈家可不是一般人家,对于李四喜这样的渔民来说,那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沈家有钱,读书人多,考上童生和秀才的不算,光是进士沈家就出了三个。
这样的人竟然还会被抄家?
张三哥却没有那么惊诧,只抽了一口气,咬牙切齿:“陆大庄主的家都能被烧,从东阳郡到南阳县还能有谁家比陆家更有钱?比陆大庄主更仁义?”
李四喜点头:“也是。”
他们这些就算没受过陆大庄主的恩惠,可也是听过陆大庄主的善名的。
张三哥看向颓废的陆全问道:“陆老弟,沈家抄家,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本来没什么关系……”
陆全的眼里露出迷茫,可小四说有关系,那指定有关系。他文不对题地回了一句,“李掌柜可能要回扬州。”
张三哥眉头皱紧,这陆全怎么回事,说话怎么颠三倒四的。又是买粮又是抄家,现在怎么又说到李掌柜?
李四喜急忙打断陆全的话:“对呀,为什么要走。我们鳝笼的生意不是做的很好吗?”
因为有李掌柜的牵线搭桥,他们做好的鳝笼都运到了扬州,又从扬州销往各地,据说卖的还挺好。李掌柜还说,起码大家在冬季来临前必定还能走几船的货。
怎么突然李掌柜就要走了呢?
“哎呦,你别说话,让陆老弟说。”张三哥不满地瞪了李四喜一眼。
这李四喜哪里来的那么多话?
“哦,哦,陆大哥,你说,你说。”李四喜并没有因为张三哥训斥他而生气,反而殷勤地从一旁摸了张凳子递给陆全。
陆全没接凳子,只是目光沉沉地看着远处。
此刻天际刚刚有些发白,船上起床的人家不多,偶尔有几家,也多少都带出了些动静,就算这样,大家也没舍得点灯,而是摸着黑上了船头烧火做饭。
点灯费油,谁家也舍不得那点灯油钱。
一年一年,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第77章 驻军
陆全的声音有些低沉,在这个天色刚刚泛白的黎明,无端让人生出了几分寒意
“淮城那边起义军听说有了动静,淮城离我们这不过一百多里路程。据李掌柜推算,八月底,起义军就要有所行动。”
三个大男人,静悄悄地蹲在船头,压低着嗓子说话,并没有惊动其它船上的人。
李四喜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会是八月底?”
张三哥却比李四喜要聪明的多:“是因为八月初就能收粮食,就算再晚,月底家家户户粮食也应该收进仓里,该交的公粮也交齐了吧?”
起义军都是穷人,他们之所以起义,就是因为没粮吃闹的。
而官府不一样,他们天生有优越感,如果官府打不过,往京城退,他们绝对不会把即将到手的粮留给起义军的。
到时候,地里点一把火,这些官兵如匪徒,根本是不会在乎下面老百姓的死活
陆全点了一下头,低低地叹了口气:“对,起义军也是要吃粮的。现在打,那地里的粮食就糟蹋了!”
“南阳不是有驻军吗?”
李四喜挪了一下身子,凑得更近了,“南阳那么高的城墙,还有几千驻军,那些起义军就算打过来也抢占不了南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