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一直不动声色的观察着杨氏的一举一动,脚步不停将杨氏领到了冷宫外头。
冷宫常年宫门紧闭,住在里头的人数不少,但竟然能够死气沉沉到大白天也没什么动静。
内侍命人打开宫门,这才对杨氏说道:“进去吧!”
冷宫之内,两名妇人听见了宫门口的动静,其中一位年长一些的,发间依稀有了白发,像是根本没听到一样,继续坐着发呆。
另一位稍显年轻的,估摸着二十来岁的模样,还抬起头来,往杨氏这边看了一眼。
内侍这才继续说道:“贤美人,淑美人,皇上仁慈,体恤你二位常年久居深宫,与家人无法见面,思念辛苦,特地命人带了你二位的亲妹妹,来见上一见。”
贤美人,就是年长的那位,她听了内侍这样说,才往杨氏看了一眼。
“你是?”
她认不出来。
淑美人则仰头大笑了起来,只是这笑声里头,亲人见面的喜悦不见半点,唯有凄厉的悲鸣。
两位美人对杨氏不闻不问,杨氏自然也没有要进去打个招呼的意思。
她冷淡的在冷宫之外站了半刻,那内侍见状,便冷哼一声:“既然你们不想相认,那便罢了。”
内侍领着杨氏离开,冷宫的宫门在杨氏身后“轰”的一声合拢,扬起一片扬尘。
在内侍的带领之下,杨氏进了一处冷清的偏殿。
偏殿之中空无一人,杨氏耐心的站在原地等着。
赵皇帝藏在暗处,他自己并不露面,只让内侍代为传话,自己则将杨氏仔细打量了一番。
对于杨氏的样貌,他相当惊讶。
前朝的昏君是个相貌堂堂的美男子,他又喜爱美人,所以他的子嗣,无论男女都极其貌美。
杨氏论年纪不过才三十出头,贤淑二位美人都比她年长,但仍是美艳如花的长相,然而杨氏已经是满面风霜了。
赵皇帝悄悄问内侍:“确定没找错人?”
“回皇上的话,此人是杨启亲自找来的。”
现而今南诏国的这位赵皇帝,前朝之时,只是一位臣子。
前朝的皇帝,是个荒淫无度,死得其所的昏君。
赵皇帝亲手斩了昏君的头,夺下了这皇位,按理来说也算是大功一件。
可他自己总觉得这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哪怕他自从登基之后,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南诏国治理的还算国泰民安。
但他心底就是有根刺。
所以他干了一件事情,他娶了前朝昏君的女儿。
昏君一生极其好色,后宫佳丽三千。
然而这样多的女子,最终能为昏君生下孩子的却寥寥无几,到昏君被夺位为止,他一共只留下了二子三女。
长公主早已成婚,连同驸马死在了宫变之中。
剩下两位前朝公主,就是赵皇帝冷宫之中的“贤淑”二位美人。
然而无论赵皇帝怎么努力,“贤淑”二位美人都没能为他产下子女,赵皇帝一怒之下,将她二人彻底打入了冷宫。
到了这时候,赵皇帝又听人说,昏君当年除了宫中众美人,在民间也有情人无数。
曾有一位花坊千金,也为昏君生下过一个公主。
“我不是。”杨氏否认了这个说法。
京城里的那座花坊,她还记得那个地方。
她确实在那座花坊里出生长大,但她的生母当时只是花坊家的儿媳妇,并不是千金。
当年昏君路过花坊时,垂涎于杨氏生母的美貌,玷污了她。
事后为了遮掩事态,昏君派人暗杀了花坊全家上下数十口。
是杨将军正好路过,他不忍心,才将杨氏救了下来,收养成了义女。
其实她是或者不是,赵皇帝早在看见她的模样时,就已经意兴阑珊了。
他跟内侍说话:“听说,这杨氏只有一个儿子?”
内侍回想起他看见刘雷雨的模样,先回答了一声是,随后有点犹豫,要不要把他看出来刘雷雨女扮男装的事情说出来。
他这么一个迟疑的功夫,赵皇帝已经背着手走远了,对于要不要留下杨氏,也没给个安排。
于是,内侍自行领着杨氏出了偏殿,打算将她送回杨启的侯府,只关照杨启最近别把杨氏放走,万一改天赵皇帝又想起人来,也能及时领进宫去。
然而杨氏早有准备。
只见她拿出了一只巴掌大不起眼的小匣子,递给内侍去看:“大人,请看这个。”
内侍一看见那个朴素没有纹路的匣子,心中一跳。
等她打开匣子来看,里头赫然是一块印。
内侍只不过扫了一眼,看见了印章上头的龙纹,他心中大惊:“这?”
那分明是前朝昏君的玉玺。
杨氏交出了这匣子,面上倒轻松许多:“这是我生母所留之物,如今我愿将其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