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刘里正把钱一拿出来,刘书贤立马劈手就抢了:“迎亲的日子越快越好,三天之内无论如何给我操办起来,我今天先回县学里去,明儿我就回来!”
有了薛平的聘礼这十五两,再加上陈达那边榨出来的几两银子,刘书贤总算能够把县学里头的名师礼先应付过去。
只是欠的利子钱这个大头,还是得从阿瑶身上想办法。
刘书贤往阿瑶家的方向看了看,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主意。
第79章
二月初一那天, 刘里正突然满村里开始传喜讯,邀请全村人明天到他家里吃酒, 他家要办喜事, 嫁女儿。
这消息来得甚是突然。
刘里正家里只有一个女儿, 就是刘香月,之前刘香月跑丢了, 刘里正为了找女儿,闹得动静不算小, 双峰村是人人皆知的。
事后也一直没听刘里正说, 女儿到底找没找到。
现在既然办起了亲事,那应该就是找回来了吧。
双峰村里一般人家办娶媳妇嫁女儿的喜事,热闹也是热闹的, 但通常只邀请本家的亲戚。
因为这种喜事, 但凡来参加的都得随份子钱。
事主家会把这份人情往来记下来,往后是要还的。
刘里正在本村有几个堂兄弟,邻近的隔壁村子里也有几位嫁出去的姑奶奶。
照理说,他家里嫁女儿, 请来观礼的人最多也就是他自家亲戚。
但刘里正却把全村人都喊了个遍,嘴上说的热闹,是想让大家伙儿都沾沾喜气。
其实村里人也不是傻子。
当着刘里正的面,大家笑呵呵说声恭喜恭喜,等刘里正人一走,谁不要在背后骂一声“呸”!
刘里正这样做,无非就是想多收些份子钱罢了。
尤其是村里有些人家, 与刘里正家从前压根就没有过人情来往的,更是一脸莫名其妙。
偏偏刘里正家在双峰村是一霸,谁都不敢得罪他。
阿爷就是这样憋了一肚子的气。
当年刘里正他亲爹老刘在世的时候,与阿爷倒还算有几分交情。
可自打老刘去世后,这么些年两家再无来往。
再加上之前村里人传阿瑶和刘书贤的风言风语的时候,刘里正家里作为当事人之一,一直任由村人们往阿瑶头上泼脏水,败坏阿瑶的名声,而从来没有站出来解释过。
阿爷本以为两家这就算是老死不相往来了,没想到刘里正竟然还敢再上门!
他当场冷着脸把刘里正轰了出去。
阿瑶看到阿爷脸色气的铁青,心里担心阿爷的身体,直劝他:“阿爷,你别生气了,明天刘里正家不管办什么喜事,我们关起门来只当做不知道就行!”
可是话虽说的容易,但阿瑶家跟刘里正家原本就是邻居,两家房子相距不远。
他们明天就算是一整天都闭门不出,办亲事吹吹打打还有放爆竹的声音,肯定也会吵得他们坐立难安。
跟这样没脸没皮的人家做邻居,真是气的人心里发堵。
阿爷嘴上没说话,心里却忍不住想起了静山脚下那一排房子。
若是搬过去,不就没有这烦恼了?
阿爷这是动了心了。
那天他在刘雷雨那里,看到了那本勾的他心痒难耐欲罢不能的《药经》之后,当时是兴趣浓厚,可回了家没多久,阿爷就回过神来,刘雷雨这小子是故意用他感兴趣的医书来跟他玩心眼子呢!
这几天他都没有再提要搬去静山的事儿。
不过,虽然他不提,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呢。
刘雷雨种在药田里的草药,有几种生长的特别好,有几种则状况百出。
不过,关于种草药她也是头一回,一点种植经验也没有,全靠一本《药经》摸索。
阿爷看着着急啊,就是种菜,还有不出芽、烧苗、黄叶病等等意外状况呢。
刘雷雨自己倒是稳重的很,她说只当是积累经验,以后种多了自然就会了。
阿爷听了心里更痒痒,这些经验他也感兴趣啊!
刘雷雨倒是懂事,见阿爷这几天没过去,她每隔一天就特地过来双峰村一回,给阿爷送书稿。
她答应过要替阿爷抄书的,每两天她能抄完一页。
不过,阿爷看过刘雷雨抄下来的前几页《药经》之后,发现了一件事。
刘雷雨曾说过她字丑,原来真不是客套,她那一笔字,阿爷实在有点接受不来。
于是阿爷还得亲自誊抄。
有这功夫,阿爷又觉得,他还不如干脆自己抄书好了,也省的浪费刘雷雨家的笔墨纸张啊。
怎么看还都是去住静山更方便吧。
这种滋味,就是明知道前头是个圈套,可他上了钩,就是忍不住要望圈套里钻了呗。
到了初一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刘雷雨果然如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