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瑶家房门大开着,阿爷独自坐在堂屋里,招呼刘雷雨把车赶进院子里来。
看热闹的人到了这时候,终于也信了两家是当真结了亲。
于是,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说着恭喜恭喜,走进院子里来瞧热闹的人多了起来,阿瑶家的院子从前瞧着宽敞,这会儿竟然也挤满了人。
李婶儿热热闹闹说着吉利话,说两个孩子是何等的般配。
杨氏与阿爷高坐在堂前,阿瑶泡了茶送上来,又含羞的退到了厨房里。
刘雷雨则跑前跑后把聘礼全都从马车上卸下来,堆放到堂屋的桌子上。
她买的东西实在是多,足足跑了好多回,累的出了一头的汗,尤其是那两条足足有刘雷雨大半个身长的大鲤鱼,盛在水盆里,刘雷雨根本端不动,还是有热心的村民帮着搭把手,三四个人一块才连盆带鱼送到了阿瑶家廊下。
大青鱼在水里一甩尾,水花四溅,大家也都跟着大笑起来。
陈达一家三口赶着马车回来,刚刚一进到双峰村口,就发现了不对劲。
上次他们回来时,村人对他们的态度大多是爱答不理的。
陈达一个个主动交好,好不容易才营造出了“浪子回头”的局面。
但后来因为传出了对阿瑶不好的风声,村人对陈达的态度不免又冷淡了起来。
毕竟这年头谁也不是傻子,陈达那样着急上赶着想把女儿配给刘书贤的嘴脸实在太难看,谁都看不过眼。
因此上回陈达一家三口离开双峰村的时候,等于是灰溜溜的走的。
照例说这次他们再回来,应该也是被人不待见的。
可他们刚一进村,就有人主动跟陈达打招呼:“哟,回来啦?”
“是啊,回来了!”
“那你可不早啊!你家里热闹着呢!”
那村民本身是个爱看热闹的,只是他有急事要办,跟陈达闲话一句就匆匆走了。
留下陈达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他家里就一老一小,能有啥热闹的?
孙氏不耐烦看陈达那蠢模样,上手又直接拧了他一把:“你杵在那里把你那榆木脑袋想拧过来就能想出来了?这都到家门口了,你不赶紧赶车,等着我来伺候你呢?”
陈达吃了打又挨了骂,既不敢怒也不敢言,老老实实的把车往前赶。
等快到家门口时,看热闹的村民率先发现陈达回来了,便大声跟他打招呼。
陈达一眼就瞧见了停在自家院子里的马车,院子里黑压压那么多的人,堂屋里坐着的自家老爹,和满桌子那堆出尖尖来的东西。
这场景,他看在心里,心里就是一咯噔。
孙氏一头从马车里钻出来,从喉咙里发出咬牙切齿的吼声:“这是怎么回事!”
外面人多,孙氏也没胆子大声呵斥陈达,她已经压低了声音,但旁边仍有村民听见了。
那人是个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立马喊起来:“哟,你这怎么说的,陈达,你家女儿今天跟刘雷雨定亲啊,你不知道?”
堂屋里的人这时候,也都看见陈达过来了。
阿爷面色一沉,他真没想到,陈达怎么会今天回来了。
不过,他到底老成持重,只见他往桌子上看了看,刘雷雨亲笔手写的大红婚书已经被杨氏拿了出来,就等着吉时一到,交了婚书,今日礼成。
陈达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拔腿就往家里冲。
阿爷目光看着他,嘴里却跟杨氏说话:“两个孩子的事儿就这样定了吧。”
气急败坏的陈达从门外就叫嚷起来:“什么定了什么定了?”
晚了,阿爷已经一把将婚书拿在了手里。
那一抹大红色刺痛了陈达的双眼,以至于他跑的太急,都没注意到脚下的门槛。
“哐”的一声,陈达摔了个五体投地,呈“大”字摔倒在堂屋里头,正好跌在阿爷脚下。
阿爷冲他笑笑:“起来吧,不年不节的,我也用不着你给我行这么大礼。”
刘雷雨就站在大门旁边,看陈达摔的这么惨,她有些犹豫要不要上前搀扶。
毕竟,陈达是阿瑶的亲生父亲,她跟阿瑶订了亲,陈达就是她的岳丈,她应当尊敬的。
陈达那一跟头摔得猝不及防,结结实实把他给摔狠了,疼的直抽气。
不过这会儿他也顾不上疼,连忙就要爬起来。
刘雷雨一看他那架势不对劲,好似要朝阿爷扑过去一样。
她一时情急,上来就想要拉住陈达。
阿爷眼尖看见了,陈达那块头虽然不壮,但也比刘雷雨高出不少,他担心刘雷雨拉不住陈达,反而吃了亏。
只见阿爷眼光一扫,正好看见了他立在桌边的拐杖。
他脚下一踢,拐杖直接向前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