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熔铁的技术并不如朝廷的成熟,很多时候都会因为温度问题留下之前物件的痕迹,所以刺客用的兵器可能是朝廷流出去重新熔铸的。
当时这消息已经震的大理寺官员都不想查下去了,路大人昨日一大早又得了那位大理寺少卿的新进展,兵部在太子殿下遇刺前半个刚好销毁了一批废弃的兵器。
路大人再一联想外面的流言,整个人都发麻,坐在桌案前大半天,最后把这个烫手山芋直接丢给康德帝。
大理寺办案也没特意隐瞒,有心人稍稍一打听就知。再经过一晚上的发酵,纪大人刚一跪下去,朝堂上顿时七嘴八舌,好几个御史已经出列参上纪东一本。
宁王已经转过头去看自己的外祖父,站在宁王身后的周大人却阴沉沉的看向朝上那个空出来的位置,他就知道太子这次冲着他们来的,算是户部一事的回礼,只没想到太子还真豁得出去。
宁王一派的官员接收到周大人的暗示纷纷出列为纪大人说好话,只可惜,这件事不是小事,储君遇刺动摇国本,中立的官员看戏看够了,也出来说了句公道话。
纪大人和兵部的几位主事都被停职,案子继续交给大理寺。
不过康德帝的耐心已经告罄了,整日全是太子如何,为太子讨公道如何,康德帝不为人知的恶毒心思容不得他继续听这样的话。
又给路大人下了最后通牒,要是再找不出幕后主使,整个大理寺的官员都不必再干了。
消息传回太子府的时候,姜绪风还舒舒服服的窝在榻上,显然是太子府的条件更养人,舒适的环境让人犯懒。
他摩挲了一下手里的手炉,笑了一下:“真是为难路大人了,等孤拿下兵部可要好好感谢他一番。”
朱湛笑的有点邀功的意思:“今日奴才可是听了点有意思的东西。”他俯身靠的姜绪风近了一些,将外面的流言跟姜绪风嘀咕了一遍。
姜绪风听完,倒是有些惋惜:“可惜孤看不到孤那位好父皇的神色,要不肯定有趣。”
“告诉他们动作快一点,这事拖得太久了。等把姓纪的换下去,时间也就差不多了......说不得还能过个好年。”
姜绪风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是他真的等的太久了,已经开始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了。
朱湛应了姜绪风的话,又从怀里拿出一张信纸:“殿下,北边温大将军回信了。”
当时行宫遇刺,还是姜绪风提醒温璟给温知南写封信报平安,省得温知南听了传过去的消息没头没尾,跟着担忧。
只不过他这封信中夹带了一些私货,康德帝在周大人反复游说之下,已经同意了周升明让边关将领回京述职的提议,姜绪风则是在信中说了另一个建议罢了。
两封信,一封已经到了温璟的手里,另一封便是单独给姜绪风的。
姜绪风将信从头看到尾,神情有点古怪,摸了摸鼻子。
“殿下,大将军?”
“咳,没事,岳父已经同意了,孤一会再回信。”姜绪风也不能告诉朱湛,虽然温知南同意了姜绪风的计划,却给他臭骂了一顿。
“殿下,太子妃娘娘来了。”
第72章
温璟进到屋内的时候,姜绪风就是一副不太自然的神色。
温璟笑着走过去用手抵住姜绪风的胸膛:“殿下,做了什么事情瞒着臣妾,臣妾怎么瞧着您这么心虚啊?”
姜绪风握住温璟的手指:“孤最近一直老老实实呆在观澜园,太子妃可不得冤枉孤。”
温璟坐在姜绪风身侧:“臣妾可不像殿下这般清闲,后日便是成旭姑母的生辰,殿下还在修养今年不能跟臣妾一起了,臣妾便想着给成旭姑母的生辰礼厚一些。”
兰苕拿上来一张贺礼单子,姜绪风只粗略的扫了扫:“太子妃决定就好,到时候太子妃可要给孤说说好话。”
“殿下这是什么话,姑母疼爱殿下,殿下受伤在府中修养,姑母叫人送了好多补品进来,心疼殿下还不及。”
姜绪风捏了捏她的手指,一切不过是利益使然罢了。成旭长公主一直不受先皇喜爱,嫁的驸马平平。后来做了长公主也不及广平长公主与康德帝的感情深厚,想给自己的大儿子求个官职都求不来。
她能站到姜绪风这一边也是宋皇后出手,给她的大儿子谋了个还不错的官职。不过这么多年,成旭长公主可没少给姜绪风和宋皇后打探消息,也算是合作愉快吧。
温璟心里也清楚,但场面话还是要说一说。
“殿下,父亲今日给臣妾回信了,年关时边关最是要紧,父亲在信中说过年怕是回不得京城了。”
姜绪风装作安慰的样子:“岳父镇守边关,为了大雍戎马半生。等到年节的时候,孤与太子妃多送些东西到边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