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炮灰皇后,暴君天天逼我营业(89)

“真的?”苏浅眼眸一亮,为哥哥感到高兴。

武试于五日前举行,没想到这么快就有结果了,她早已预料到哥哥会中武状元,但等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眉眼间皆是抑制不住的喜悦。

“娘娘,公子扬眉吐气中了武状元,此后入了仕途在朝为官,看谁还敢对老爷夫人身份是末流的商贾而指指点点,对娘娘出身绣商而笑话。”

织云攥紧小拳头,眼里迸发出兴奋,心里那叫一个爽快,公子可真是争气,头次武试就能榜上有名不说,还高中武状元。

“公子以后定能前程似锦,官途无量!”

苏浅喜悦之余,突然想到,“只是奇怪出了这等子喜事,为何没有家书送到?”

“哎呀!”织云一拍脑壳,赶紧从袖中掏出一封信,拿给娘娘看,“公子榜上有名前,不想声张,怕娘娘心里跟着操心记挂,等有了喜事再来告诉您。”

“现下公子就在京城,这封家书是托了负责出宫采办的明公公送进来的。”

苏浅拆开一看,信中的内容跃然纸上。

吾妹浅浅,见字如晤。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想来已经知道我已中武状元之事,兄长若能在京为官,也能助一臂之力,免你在后宫无依。

家中一切安好,父母安康,不必挂念,你切切保重好身体,后宫纷争不断,不求你争宠为家里争得荣华富贵,只求你平安。

兄,苏遇亲笔。

苏浅眼眶微红,心中顿时被注入一抹暖流,在这个陌生的世界能有家人的关心,她之前是个孤儿,对亲情从来都是可望不可得。

“本宫立即回信一封,在封了二十两银子,交给明公公拖他将信带出去。”苏浅拿起狼毫,蘸着墨汁在宣纸上写下几行秀丽小字。

“娘娘,公子既然能将信送进来,肯定是打点过明公公的,咱还用再给么,而且还这么多。”织云不免有些肉疼,二十两银子这也太多了吧。

“以后时常要和哥哥书信往来,头次让明公公办事得大气些,以后才能畅通无阻不是。”

后宫就是有着不放在明面上的潜在规矩,苏浅舍得掏这份银钱。

“是奴婢目光短浅了。”

织云福了福身,带着娘娘写好的回信和银子,急忙跑出去找明公公办事去了。

见织云走后,苏浅眼睫颤了颤,脸上笑容淡淡消失,喜悦过后心中亦有担忧,大昭王朝历代帝王重文轻武,若哥哥想有一番作为,都是要去战场上拿命厮杀,有了功名才能得以重用。

状元虽分文武,显然文状元更颇受朝廷重用,武状元更多时候不过是用来安抚武将的一个武试罢了。

书中,哥哥心中有抱负,想投身战场保家卫国,可家中只有他这么一个独子,父亲自是不舍得让他过朝不保夕的日子。

所以连年征兵,父亲都拦着哥哥不许去,哥哥不得法,这才退而求其次,先考武状元。

想起书中原本的内容,哥哥一向抱负与志向,都因原主的死发生改变,此后他满心只为要一个公道,最后逼得他反叛皇权。

想到这里,苏浅揉了揉紧皱的眉头,在心里连声叹气,为了哥哥,她需从长计议。

翌日。

苏浅终于将第一版的半月报内容敲定出来了,其中经历不少来来回回的修改,万事开头难,经过反复磨合后终于达到令她满意的程度。

文章虽然写得是大昭皇帝之事和朝堂种种要闻,但内容经过语言描绘和篇幅加工,都更加偏向诙谐一些,倒是很贴合民间文风。

苏浅将手中册子收起来,放入衣袖中,扬声唤道:“织云,银耳梨吊汤可闷好了么?”

织云推开宫门进来,站在不远处回禀,“小火煨了两个时辰,刚刚好,娘娘是想现在喝么,奴婢这就端进来。”

苏浅浅浅一笑,起身,“将汤装进食盒里,陪本宫去趟议政殿。”

织云见娘娘终于想通,喜滋滋的应声,“娘娘这就对了么,皇上忙于朝务不来见您,但是您可以去见他啊,让皇上知道娘娘您时刻挂念着。”

“就你嘴贫。”苏浅打趣道:“走吧。”

主仆两人前后走出凤仪宫。

凛冬已至,寒风呼啸冷得直往人骨头里钻,更是让这后宫处处透着凄凉冷清。

织云顶着风口,缩了缩脖子,低声开口,“都怪奴婢不好,临出来前没给娘娘带上暖手炉子,娘娘将披风拢了拢,仔细别钻进风。”

苏浅温柔一笑,“没事,倒是该快些走了,这汤若是凉了便不好喝了。”

“是。”

议政殿前。

姜公公穿着厚厚的皮袄,脖领子外围了一圈暖绒,此时正靠在柱子后面躲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