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只是将此事告知你们,并非是在与你们商议,听清楚了吗?!”
然而皇帝的义正言辞并未阻止满朝文武百官,甚至将往事再次搬出来,只想让皇帝改变主意。
“楼贵妃身为皇上的妃嫔,却暗中与侍卫苟合,此举已是罔顾礼法,还望皇上严惩!”
“当年皇上心软,如今万万不能再维护此人了,臣恳请皇上加以处置。”
双方争执不休,耶木齐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看,听他们各种编排他的母妃,瞬间怒火冲天。
“当年之事,我母妃本就是被诬陷的,她背负莫须有的罪名在冷宫待了那么久,如今你们还想要处置她吗?”
耶木齐此话一出,整个大殿下顿时安静下来,其中一大臣不甘示弱的回击:“虽然楼贵妃是殿下的生母,但也不能不顾伦理纲常。”
“再者说了,楼贵妃与侍卫苟合一事早已有定论,何来‘诬陷’二字?”
大臣言之凿凿认定了事实,耶木齐没有与他争辩,转身对皇帝行礼:“父皇,当年母妃是被陷害的,儿臣有证据。”
“什么证据?”
“被诬陷与母妃有染的侍卫虽死,但儿臣历尽千幸万苦找到了他的母亲,儿臣已将她带来,望父皇准许她进殿。”
“准了。”
下一刻,元义的母亲被侍卫带进大殿,在一众人的注视下来到皇帝面前。
“民妇叩见皇上!”
皇帝微微皱了皱眉,毕竟此事与楼贵妃的声誉有关,也跟他的面子有关,心里难免有些隔应。
耶木齐看出他的心思,便主动上前道:“元大婶,你可知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只见老妇人有些心酸的抹了抹眼泪,然后从怀里拿出一件东西,双手托着举过头顶。
“老身有一儿子名为元义,他在宫中当差,一年前他拿回这根发钗,说有人指使他诬陷宫里的贵妃娘娘。”
“当时我虽极力劝说,可那时我病重得厉害,义儿为了给我治病不顾劝阻。”
“后来我得知义儿枉死,猜测与此事有关,便将这钗子藏起来想着有朝一日能以此物还我儿清白。”
“半月前,我遭到了追杀,幸而被路过的义士所救才得以保住这条命。”
说到这儿,老妇人忽然抬起头看向皇帝,“皇上,老身的儿子是被害死的,求皇上查明真凶,还我儿一个公道!”
皇帝脸色已是难看至极,他让贴身太监将老妇人手里的东西取来,只看了一眼便认出这是皇后的发钗。
“放肆!”
一声怒吼,除耶木齐之外,所有人吓得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
“来人,请皇后!”
方才还疑惑的众人在听到这句话,顿时明白此事与皇后有关,其中几个大臣想帮皇后说好话,却迟迟不敢开口。
身在后宫的皇后并不知朝堂之事,得皇帝传召后便匆匆赶来,直到看见满朝文武百官跪在地上,她才紧张起来。
“臣妾见过皇上。”
皇帝看着她冷哼一声,将手里的发钗扔到她面前,“皇后,朕问你,当年是你设计贵妃与侍卫有染吗?”
皇后看到发钗愣了愣,又看了看地上的老夫人,摇头否认:“不是。虽不知臣妾的发钗为何在此,但楼贵妃一事与臣妾无关。”
“无关?若非你买通侍卫,那你的东西为何在她手上?”
“臣妾也不知道,可臣妾确实没有做过这种事,望皇上明察。”
“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敢狡辩!”
“皇上,臣妾是冤枉的……”
皇帝本就对当年的事存疑,今日又有人证物证,更是坚信楼贵妃与侍卫有染一事是被诬陷。
而当年楼贵妃最为受宠,皇后嫉妒也实属正常,如此一想,设计这一切的不是皇后还能是谁!
“从今日起,皇后幽闭寝宫,没有朕的许可,不可踏出宫门半步!”
第二百四十一章 :威胁
最终,皇后虽然对此并不甘心,但还是转身离开了大殿。
她知道楼贵妃翻身已成定局,如果她继续闹下去的话,反而对她不利,不如先退一步等待时机。
“事情已真相大白,恢复贵妃谥号一事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
当日皇帝便下了圣旨,不仅恢复了楼贵妃谥号,并且还赏赐了不少奇珍异宝,对外宣称这是楼贵妃被幽禁冷宫的补偿。
后宫众妃嫔见楼贵妃不仅恢复谥号,还倍受皇帝宠爱,立马带礼物到蘭玉苑恭贺,却都被楼贵妃以身子不适拒之门外。
相比之下,玲珑似乎更受楼贵妃喜欢,每次只要她去都不会被阻拦。
兴许是楼贵妃平易近人,长得又好看,玲珑每日闲来无事便会跑去蘭玉苑与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