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墨应了声,推起排车往菜地去。
姜冬月则把院子里洒了水重新扫过,然后拌麸子喂鸡,待各处收拾妥当,锁上门去找陈爱党。
不巧陈爱党没在家,他媳妇李亚楠正在院里织毛衣,一看姜冬月来了忙把她往屋里让,“冬月你快坐下歇会儿,我给你倒水。”
姜冬月:“别忙乎了亚楠,我没啥要紧事儿,回头再来也一样。”
“嗨,这可不行!”李亚楠倒了水,压低声音道,“冬月你是我们老陈家的大功臣,万万不能怠慢,得上座!”
姜冬月一愣:“是不是梅芝回来啦?”
“没错儿,晌午刚回来。这不大过节嘛,爱党和村里长辈过去请的,回来直接奔爱军家里了,不知道啥时候办好。” 李亚楠眉开眼笑的,“梅芝回来我心里可是大松一口气,不然往后都难跟爱军来往了。”
她和陈爱党脾性相投,很是泼辣厉害,三言两语地道明原委,又夸姜冬月实诚,“你跟老黑两口子都实心眼儿,有啥功劳也不吭声。要不是梅芝说了是你劝她才想开,我们都不知道这事儿呢。爱党走时还念叨,这回说啥也得请你下馆子搓两顿,表表心意。”
凭本心说,姜冬月其实不想掺和陈家的事,当时还嘱咐孙梅芝别往外说,怕以后落得里外不是人。这会儿拿不准孙梅芝秃噜了哪些话,她只好含糊过去,说道:“客气啥呀,乡里乡亲的,咱都不是外人。”
“我就是回娘家碰见梅芝了多说两句,不管大人怎么样,好歹看俩孩子面上,能团圆一家人尽量团圆,老话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旧’,终究还是自家人更亲近。”
“哎呀,冬月你这话可是说到我心里去了。”李亚楠灌下一杯温水,忍不住骂了陈爱军两句,“幸亏他跟那狐狸精散了,不然往后休想进我家门,他爹娘说话都不好使!”
两个人闲聊几句,姜冬月便说明来意:“我想开个裁缝铺做小孩衣裳,不知道能不能干起来,先厚着脸皮找支书给广播一下。”
“哎呀,冬月你早该开了!”李亚楠一拍大腿,“之前天热的时候,我看你跟你家闺女穿那两条裙子,多洋气啊!等你开张了我头一个就上门,保证生意红火!”
这话当然是客气话,李亚楠膝下只有一个独生女,平时看得比眼珠子还仔细,吃穿用的都是去城里买,但客气话听着也舒心,姜冬月笑道:“借你吉言了亚楠,那我先回去,你有空了上家里坐坐啊。”
“不坐不坐,咱俩让爱党请客下馆子去!”李亚楠边说边送姜冬月出门,“我办事你放心,爱党回来准给他说得仔仔细细,叫他多给你广播两遍,保证十里八乡都能听见!”
第27章 大喇叭
“歪歪!全体村民注意了啊!唐墨、咳, 唐老黑,唐老黑开裁缝铺了啊!专门做小孩衣裳!专门做小孩衣裳!谁家做孩子衣裳的,到唐老黑家看看!全体村民注意了啊……”
陈爱党略显沙哑的声音透过喇叭响起时, 唐墨正在菜地一铁锹一铁锹地挖土,短袖背心都湿透了。
他擦擦汗,站在没翻过的地方认真听了一会儿,才听清广播的是什么,忍不住咂了咂嘴。
万万想不到,他唐墨的名儿头一次出现在喇叭里,居然是媳妇要开裁缝铺, 啧。
早上买布,下午开张,也不知道姜冬月那二把刀行不行……
唐墨暗自发愁两分钟, 就把那点思绪抛开, 继续翻菜地。
天渐渐凉了, 除了三垄韭菜绿油油地支棱着, 其他菜都拉秧清理了,他今天把鸡粪撒匀了先翻一遍, 等忙完秋收, 就能全种上白菜和萝卜。
唐墨提前知道姜冬月的打算,听见喇叭广播也不怎么意外, 唐霞和马秀兰就不一样了。母女俩你看我,我看你,眼睛瞪得一个比一个大。
“我上街里听听!”唐霞竖起耳朵跑到街口,回到家嘴巴张得能塞个鸡蛋, “妈,真是我大哥要开裁缝铺!天呐, 他没跟你说吗?”
马秀兰沉着脸:“你大哥手粗的,连根针都穿不进眼儿,他能开啥裁缝铺?指定是冬月在背后撺掇,成天出怪装样的,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金刚钻,切~”
“妈,我大嫂敢找支书架喇叭,她肯定有呀。”唐霞翘着二郎腿,仿佛一个恍然大悟的事后诸葛亮,“我跟你说,夏天那会儿大哥花恁多钱买缝纫机,肯定就是打算开裁缝铺。开就开呗,大哥和大嫂这嘴忒严实了,怎么我们自家人都不提前说一声,真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