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冬月:“老黑,刚才我突然琢磨出来咋选了,你听听看行不行。”
“咱们一共480平,要一套最大的140给咱俩住,再要三个90平的,给笑安两套,笑笑一套。剩下那18平……你说咱们要不要添钱再买一个?买了算咱俩的。”
“啥?”唐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别人家老人都怕孩子吃苦,啥都给孩子。你正正颠倒过来了,全村哪儿有这样当爹妈的。”
姜冬月认真道:“因为咱俩还没有老,要是今年七老八十了,我肯定不这样分。”
说完看唐墨有点儿发愣,便抓几粒瓜子给他解释,“你看,笑笑和笑安都有出息,将来不会在咱们身边常住,有个小窝够他们落脚就够了。”
“咱俩多出来的那套九十,将来能赁出去赚点钱最好,赁不出去就放着,老了看谁孝顺留给谁,最次也能卖了换钱花。”
唐墨:“…………”
他直觉不太对,又实在挑不出毛病。因为拆迁安置手册上面写明了,村民卖房给开发商,一平米一千五,这样算下来,90平的房子其实和两亩地价值差不多。
假如真像冬月这么分,公平是非常公平的,就、就是有点不得劲儿。
“老黑,你不用发愁,”姜冬月拿起西红柿分唐墨两个,“笑笑和笑安都知道争气,以后日子差不了。”
也对啊……唐墨挠挠头,沉默片刻后咬了一大口西红柿:“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叫孩子们自个儿奋斗吧。”
他年轻时一穷二白饿肚子,照样成家立业把日子过起来了,笑笑和笑安没成家就有钱有房,准能过得更好。
……
商量定了主意,唐墨便不再纠结,七月三号早早地去大队排队选房。
没错,拆迁办那边只给村里留出两天时间,就开始走选房流程。三号上午八点开始,五号下午六点结束,中间工作人员轮班倒替,昼夜无休,时间非常紧张。
乡亲们跟着绷紧了弦,要不是村干部架喇叭喊了“六点发号码牌,提前排队不算数儿”,头天夜里就有人搬马扎来排队了。
饶是这样,六点之前大队外面也排起了长龙,都想早领号牌早选房。
“干啥事儿都往前凑,咱村人就是瞎积极!”
“拆迁办准怕夜长梦多,当谁看不出他们那点小心思呢。”
“赶早不赶晚嘛,听说好多人都想选八号楼?”
“以人为本,选到哪个,哪个就是好楼!”
唐墨排在队伍中间,好半晌才领到号码牌,不多不少地恰恰排在八十六号。
嘿,是个好兆头啊!
唐墨暗自得意,将号码牌揣进兜里就回家吃饭,吃完继续来大队蹲点,和同样排队的乡亲们扯闲篇。
姜冬月把家里拾掇干净之后也来了。选房是大事,甭管啥时候轮到她,先听听消息总是好的。
可惜听了半天,前面刚排到二十几号,天气又太热,后面的人便慢慢散了,准备后晌稍凉快些再来。唐墨和姜冬月也撤了,然而两人都搁家里待不住,更别提躺平睡午觉了,干脆每隔半小时轮流往大队跑一趟,时不时地溜进去,凑到最东边选楼号的办公室窗户外面瞄两眼。
就这样焦灼地等到晚上九点多,终于轮到他们了。夫妻俩赶紧打起精神往里走,先登记身份证、户口本、土地证,接着核对评估单,把土地证交给拆迁办的人。
所有材料确定无误后就可以选楼了,两人按照之前商量好的选了一个140和三个90,剩下那18平米则折成钱。
因为白天闲聊时,听说村里有人房子多,想往外卖,虽然价格没定准,但绝对在两千以内。这价格和开发商的三千二比起来简直太良心了,所以唐墨和姜冬月立刻改了主意,决定打问一番直接找乡亲买。
“这里还有右下角摁手印,对,每页都要摁……好了,所有手续齐活了,回家歇着吧,补偿款预计半个月左右到账。”
工作人员一边说话一边利索地将各项材料装进档案袋,末了嘱咐两人看门口那张公告,“搬家时看着点儿,已经登记在评估单上的东西不能带走,缺了少了还得补上,挺麻烦。”
“嗯嗯。”唐墨和姜冬月应了声,看着对方收好档案袋,推门出去叫八十七号。
八十七号不是别人,正是刘根生和赵大花。两口子一个挎着包,一个背着手,冲他们点点头打声招呼,就匆忙进办公室了。
这会儿已经十点半了,一勾下弦月盈盈地挂在深黑天幕上,周围散落着几粒星子,虽然夜色深浓,却比白天排队舒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