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英费力地动动嘴:“等、等咳咳……二。”
意思是等到大年初二。
姜秋红:“对!咱得等一等,过个团圆年!”
气死姓姜的不孝子孙,叫他们插香不冒烟,烧纸不起火,在魏村名声烂大街!
揣着点儿报复心思,姜秋红特意买了三千响的鞭炮,除夕守岁到十二点,立刻用竹竿挑了这串鞭炮,挂在梯子上噼里啪啦地炸响。
浅灰色烟气混着香烛味儿飘散开来,躺在床上的林巧英忽然睁开眼,嘴里迷糊不清地说话。
姜冬月在她旁边和衣守着,仔细听了会儿才听清她在问是不是过年,急忙道:“过年啦!今年是蛇年,我们都在家里过年呢!”
林巧英:“蛇年……我、我多少岁了?”
姜冬月凑到她耳边:“七、十、一、岁。妈,你今年七十一啦!”
林巧英胸口缓慢起伏着,似是想说什么,但很快又闭眼睡过去了。
这一睡直到第二天十点多方醒,走街串巷拜年的人大部分已经各回各家,只有小孩们在外面呼朋引伴地玩闹。
“初几了?”林巧英侧躺着,眼神明显比前阵子清明,”是不是初二了?”
姜冬月摇摇头:“今天初一,明天是初二。”林巧英:“春林他们、拜年了吗?”
“没,那个王——”姜秋红话说半截,突地变了脸色,“王、往这边走呢,应该快到了吧。”
说着冲姜冬月猛打眼色,让她兑温水拿毛巾,“你找找咱妈那身新衣裳,我给咱妈洗洗脸,梳拢头发。”
“?!”姜冬月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什么,脸颊血色尽褪,游魂般走来走去,手脚都不自觉微微发颤。
然而林巧英异常平静,整饬一番后让闺女把自己挪到椅子上坐着,举两面镜子前后照,看到脑后发髻顺顺溜溜地没歪,高兴地笑了笑:“大年初一,有个过年的模样。”
姜冬月哽咽道:“妈,好看,特别好看。咱村这么多老太太,数我妈最好看。”
姜秋红比语无伦次的妹妹强些,知道抓紧最后这点时间:“妈,你有啥不放心的事儿,尽管跟闺女说,我上刀山下火海都给你办妥!”
林巧英喘了会儿气,低声道:“不叫春妮来。”
姜秋红:“知道了妈,我这就给春妮打电话,不叫她过来。她怀相很稳,一定能生个大胖小子,给你添个外孙。”
林巧英点点头,吃了几口鸡蛋羹,似乎了却心事的样子,默默地坐了一会儿。
然而几分钟后,她忽然开始掉眼泪:“春林、春峰、秋宝……还有少波他们,咋不来拜年?”
此时此刻,林巧英的意识前所未有的清楚明白,她生育了三儿三女,全部成家立业,唯一没养在身边的小闺女,嫁了个老实女婿,有了男娃傍身,日子早晚能过红火。
她老了干不动活儿,有闺女给她养老,从不挨饿受冻,还有新衣裳穿,有新被子盖。
后来生了病,闺女把她送医院花钱治,治不好回家养着,每天好吃好喝。
她这一辈子,比死鬼丈夫多活二十年,多见许多事,多享许多福。
她该知足了。
可是……可是仨儿子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骨肉啊!为什么一个个都不来看她?
她是亲娘啊!是生养他们的亲娘啊!!
林巧英边哭边诉地语不成调,最后几近嚎啕,任凭俩闺女怎么拍抚安慰也没用,仿佛要把一生积攒的痛苦全哭干。
“姐姐,”姜冬月“腾”地站起来,眼神发狠,“你看着咱妈,我去叫姜春林他们过来。”
大年初一,没有不给亲妈亲奶奶磕头拜年的道理!
姜秋红泪眼朦胧:“咋、咋叫啊?”
姜冬月:“我有办法。”
说完踹翻提篮,扯开一条白麻布,急匆匆写了几个字就往外跑。
拜年都是赶早上拜,再晚恐怕来不及了。
……
乡下习俗,春节当天除了去拜年,不能去别人家走动,但家家户户都敞着门,寓意迎新接福,开门大吉。
姜冬月很快就跑到了姜春林家,她没进屋,踩着满院碎鞭炮屑高声喊人:“姜春林!姜春林!你快出来!”
姜春林皱着眉头撩起门帘:“干啥呢冬月?大过年的鬼吼鬼叫。”
姜冬月:“你装什么傻?咱妈快不行了,你赶紧叫将姜春峰、姜秋宝还有少波、少民过来,咱妈见了人才走得安心。”
姜春林两手一摊,似乎挺为难:“你俩侄子都是公家活儿,脱不开身,等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