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裴皇后病重之际,她在凤仪宫侍疾,曾见到皇后娘娘和佩云姑姑对一幅画十分珍重。
那画是和亲队伍在过雍州城时,由城中的一位老画师所绘,辗转送到宫里。
画像中的女子自然是不久后就要彻底离开故土的明昭公主,可是艳若桃李的小公主身后不远处,还站了另一个人。
青年丰神俊朗,目光始终落在小公主身上。
虽不是工笔描画,可是通身风姿气质却让人一眼便能想起来,跟眼前的人对上。
画上站在明昭身后的,是百里昀。
百里昀敏锐地感知到一束探究的视线,遂抬眸一扫,果然对上了秦姝意。
复又定睛一看,他确定那位打量自己的应该就是世子妃,眸中却闪过一丝了然,冲着少女的方向点了点头。
裴景琛就坐在秦姝意身边,自然隐隐察觉到了她情绪的异常,以及两人之间那奇怪的气氛。
“你认识他?”
少女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方答道:“不认识。”
说完她又岔开话题问了一句,“这位北狄王子娶妻了吗?”
“尚未。”裴景琛皱了皱眉,“他的母亲是汉女,这次若不是正逢宫变,恐怕他还要继续被大王子刁难排挤。”
秦姝意了然,点了点头,面上波澜不惊,心中的思绪却始终没停。
汉女之子,若是严重点,只怕这母子俩人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可是现在居然能翻身夺得老首领的权势,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事。
可让秦姝意更觉得奇怪的是,时间的错乱。
前世的内乱并没有拖到现在,而且北狄的乱分成了两拨,一波人攻入王宫,另一波却带兵前往雍州,这才拦住了裴景琛回临安。
可是这次却变了,宫变的时间延迟,只有北狄大王子等人带兵逼宫,裴景琛提早顺利回京,雍州也保了下来。
秦姝意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席上觥筹交错,歌舞表演与两朝臣属们往来颇有深意的话交杂在一起,愈发显得奇怪。
宴会正到尾声之时,文武百官们先退场,北狄使团也正要回驿站,偌大的宫殿中,聚在一起的人群渐渐往外走。
百里昀却不知何时来到裴景琛身边,行了个中原的拱手礼,含笑开口。
“久闻世子大名,今日才得一见,只是这次没见到令尊,终究算是一桩憾事。”
裴景琛眉梢微挑,“只要两朝交好,百里王子自然随时能与家父喝茶叙旧;若是纷争不断,只怕见到的,就是披甲上阵的恒国公了。”
百里昀被他一噎,并不局促,反而顺着他的话道:“天下太平,亦是我愿。”
站在他面前的裴景琛轻笑一声,不欲多言,这才看明昭的眼神分明有情谊。
可是过了一会又将目光落在了自己的妻子身上,他是表兄,又是丈夫,自然对这人提不起几分好感。
正在他牵着秦姝意准备离开时,身后的百里昀却道:“在下同世子妃一样,活了很久了。”
裴景琛抢先开口,“百里王子喝酒喝糊涂了吧?我夫人正当芳龄,怎么就活的……”
他的话还没说完,身侧的姑娘就拉住了他的胳膊,目光灼灼,摇了摇头。
“裴二,我想同百里王子说几句话。”
少女的桃花眼中带着执拗的恳切,裴景琛思索一瞬,还是点了头,“好。”
秦姝意站在男子面前,微微福身,一脸凝重,直接开口道:“百里王子,你我未曾见过。”
“世子妃确实未曾见过我,可我却听说过你。”百里昀勾起唇,“只不过在下听到的是,三皇妃。”
静了片刻,秦姝意忽而一笑,“是么?看来公主很信任百里王子。”
远嫁异国他乡,若是百里昀对她好些,自然就是明昭在北狄唯一的依靠。
她心中积攒的委屈与思念,无处倾诉之时,眼前的人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百里昀眸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惜,低声道:“萧明昭太苦了,我想让她开心一些。”没等秦姝意接话,他又笑道:“明昭从前跟我说过,她虽看不惯三皇兄,却极喜欢那位三皇嫂。”
青年的话音一顿。
“她总是说,若是她的表兄能娶到秦家姊姊,她定要时时刻刻围在表嫂身边。如今姑娘真的成了她的嫂嫂,她一定很高兴。”
秦姝意隐隐觉得他的语调带着苦涩,敛下心中杂乱的思绪,轻声道:“公主是个很好的姑娘。”
“公主她,最后回家了吗?”少女压低了声音,终归是问出了心底的疑惑。
百里昀平静地回答:“公主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