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沈青由开始的靠双手在地上慢慢爬行,到可以站立进行直腿抬高活动,足足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她开始扶着墙壁慢慢地开始走动,再后来,她可以柱着两只拐杖走出院子。
这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木修不在家,陆慧绢也紧随着出了门,她一个人柱着拐杖来到院子里练习。
围着小院子来来回回走了五六遍,忽闻外头传来一阵孩童的嬉闹声,沈青不由得侧耳倾听,几个孩子在外头嬉笑跑过,她脑海闪过孩子打闹嬉戏的情景,嘴角不由得微微勾起。
待声音远处,她缓缓转过身来,望着院门……自己已经许久没出过这个宅院了……
犹豫了片刻,沈青柱着拐杖小心翼翼地往走出了门,回身关上院门后,她望着长长巷子,深吸了口气,她看了看脚下,开始一步一步缓慢地往前走去。
凭着记忆,她来到了市集,这里人头攒动,热闹得非比寻常。百姓们站在街道两旁引颈而望,不知在期待着什么。
沈青举目四望,除了人头还是人头,什么也没看见,身边一位中年男子见她柱着拐杖,好心地退后一步,给她让出更多的位置。
她冲对方道了声谢,并好奇地向其询问道:“大叔,大家这是在干嘛呀?”
第一百六十四章 朝廷大军
中年男子很是热情地向她解释道:“官家发布了消息,说朝廷大军今日会来到咱们通县,大家都等着围观呢?”
“大军?什么大军?”她疑惑地问道。
中年男子身旁的壮汉明显跟中年男人是一道来的,他不客气地接话道:“姑娘有所不知,后方现在乱着呢,都打起来了,听说朝廷出了两万大军南下平定叛乱。”
说到这,汉子脸上相当的兴奋,见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由得开始长篇大论了起来:“我听说,领军的是当年镇北军的将帅,赵大将军。”
他一旁的中年男子接话道:“什么大将军,人家现在可是摄政王。这位陵王可是非常骁勇善战的人物,当年他凭一人之力横扫千军,可谓一代枭雄。”
后方不远处一名年青人听了这话,不由得嬉笑道:“两位大叔真是吹牛皮不上税啊,人家既然贵为摄政王,又何需亲自上阵来杀敌?”
汉子见有人质疑自己,脸色略为不快,但他又反驳不了,不由得悻悻然说道:“那就不可而知了,但我听说的的确是那样。”
沈青一声没吱声,就静静地听着这几人热烈地争论了起来。
她站立了片刻,觉得腿脚无力,刚想要打道回府,就听得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
现场百姓们顿时响起了一阵欢呼声:“来了……来了……”。
受群众们的情绪感梁,沈青也不由得驻足观望,举目望去,只见一支队伍从大街那头雄纠纠地踏着军步而来。
旌旗高举,在空中飘扬着……
百姓们被这气势所压,四周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站在街道两旁的百姓们皆屏息观望。
沈青站在原地默默地观看着,很快,一支步兵从他们跟前走过,紧随其后的是一支骑兵。
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子身穿一身黄金铠甲,在旗帜的簇拥之下,骑着一匹威武白驹走在居中。
他两旁的骑士们更是个个身形彪悍。
白驹气昂昂地直走着,骑坐在马背上的将领身穿黄金甲腰挺笔直,英姿飒爽,威风八面,不难看出此人便宜是大军的主帅。
沈青远远地望将过去,只见此人目光凌厉,面色冷沉,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人物。
后方便是千兵万马,踏着整齐划一的军步,声势磅礴……
站在人群里的沈青显得异常的渺小,她静静地驻足看了一会便觉得脚下乏力,难以再支撑下去。
她知道,一旦军队离开后,百姓会立时散开,人群涌动之下,自己腿脚不便,肯定会比较被动。
有的危险是可以预见的,想到这,她默默转过身,柱着拐杖慢慢地走出了人群。
百姓们都涌到官道看热闹,这些小街小巷就显得很是冷清。
站立得太久,小腿乏力,沈青走起路来比来时更是吃力,她小心翼翼地在两支拐杖的帮助之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家里的方向走去。
走到半道上,一名妇人从一条暗巷走了出来,与她并行,妇人见她驻着拐杖,不由得侧目多看了她几眼。
很快,妇人走在了她的前头。
沈青吃力地跟在妇人后头,两人的距离越拉越远,走着走着,一阵妖风迎面吹来,她止不住地弯身咳嗽了起来。
手里的拐杖卡进了路中央的石缝里头,她失去了平衡,顿时摔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