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升官发财在红楼+番外(164)

大的构架本就商讨好了,他们现在只需再向里面填充一些细节,比如确定哪个人负责哪部分,还要招揽几位负责文书办理的人员。

合作社总体分为四个大部,开中部纳粮换引,由花榆负责;守支部下场支盐,由韩年负责;而销售部负责食盐末端批发与零售,由水商中最有威望的一名老大承担;最后的综合部负责人事文书及财税事务。

“事关人员增减,再如何谨慎都不为过,我建议原兄弟可以在里面挂一个职位。”林隽与原玉眨眨眼,“原兄此前正是圣人亲卫,由他核准人事想必大家都服气,再者有要事时原兄亦可随时从京城赶来。”

现期加入合作社就有诸多好处,为防合作社做大后被某些人把持成为敛财工具,以后对于新加入进来的人员再怎么审查都不为过。

所以合作社总要安排朝廷的人,林隽与孔翎都有正职,轻易离不开京城,原玉则正好。

原玉脑子一转,与韩年几位拱手:“以后就劳众位兄弟关照了。”

韩年听出林隽的意思:能做当今亲卫的,这位原兄弟是当今亲信呐。

他爽朗大笑:“以后就要一起共事,原兄弟客气什么。”

如此种种事情谈妥后,他们决定合作社的门店兼办事处就先开在花榆家隔壁,以后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一个据点。

三日后大同食盐合作社便在鞭炮声中喜庆开幕了。

韩年与花榆满面红光,被打压算什么,他们的事业才刚开始呢。

合作社组建好后,花榆等人自去准备下次开中的事情。林隽与孔翎一时闲下来,便到四处走动走动。

他们也是记者,身负重任呢。

两人先到郊区走了走,时至五月,大同地处北方,气候寒冷,农家才刚刚开始播种,田野间到处都是撒种的忙碌景象。

孔翎还没见过种地呢。

他饶有兴致的走近,同一位撒种的老伯搭话道:“老人家,您现在种的是豆子?”依他所学晋地一般以小麦、大豆、谷子为主,老伯撒的种子像是黑豆。

老伯忙完了手上的活计才疲惫的起身看向二人,一边拿手捶背一边说:“是了,种这个才有收成哦,后生两个不像是本地人?”

“我们打顺天来的。”孔翎笑道。

“皇城脚下来的?怪不得这么俊哩。”老伯将锄头放在地上,一屁股坐在锄把上,掏出烟袋卷烟叶,半晌卷好后吧嗒吧嗒吸了两口,叹道:“皇城好,听说那里顿顿有白米白面吃,不像我们庄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啃豆子哩。”

见两个小哥儿也蹲在地坎上听他说话,老伯一时谈兴上来,从地里抓了一把土,微微松手,干燥松散的黄土便流沙似的顺着指缝散落。

“这两年天老爷生气,不下雨。”老伯愁苦的望天:“麦子收成不好,咱只有种豆才有得活。”

林隽放眼望去,果不其然大部分人家都在种黑豆。

“老人家,您可听说朝廷下发了一种耐旱高产的唤作玉米的粮食种子?”林隽问道:“大同里京师近,我听说这边也是原定的育种区,您怎么不领些来种?种好了朝廷会过来收买分到其他地方做种的。”

大文地大省多,朝廷不可能凭一己之力种出供应全国的粮种,是以周正培育出来的玉米种都分发给顺天周边诸省,待老百姓种出来后可以卖给朝廷种子,自己也能顺便留种。

老伯摇头:“玉米?我老汉没听说过。”

旁边地里一直好奇张望的一个中年男子拄着锄头插话:“俺听说过,俺家媳妇的三伯在城里酒楼当差,他回来讲朝廷是发了那什么玉米种,只是我们哪里轮得到?都叫上面的收起来种了,一颗都没流出来哩,狗日的。”

“小哥儿,你见过玉米?这种粮食真的产量高?一亩地能出几石?”

林隽听到他这番话与孔翎对视一眼:新闻来了。

“确实高产呢,吃起来也香甜。”林隽与他们形容玉米的长相、习性、吃法,把中年汉子馋得直咽口水。

“种得好亩产能有十石以上。”

“天!十石!”

“那得粮仓都装不下了罢?”中年汉子种地这么多年从没听说过这么高的亩产,似大豆还算产量高,一亩能有个两石他就觉得土地爷保佑了。

“大叔,这粮种到底被谁吞了?您给我们说说。”林隽掏出荷包里存的肉干,给老伯与中年汉子一人分了一小把,坐在地坎上等着听内幕。

肉干是安叔用香料仔细腌过的,闻着就香极了,老伯一把年纪嗅觉本已不灵光都能闻到这喷香的味道。

汉子咽着口水珍惜的将肉干收起来准备带回家给小孩子尝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