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得很不错,问问她卖不卖,我想买点给丈母娘送去。”
“这我怎么知道?”
“张嘴问啊!算了,我自己来,等她来食堂见着了我问问。”
回到宿舍,分给室友们吃的霍不丢,压根不知道,有笔小买卖上门。
当然,家里也没剩多少了。
第二天去到食堂,霍不丢被要买枇杷的那位叫住,见他身边站着食堂面点师傅,霍不丢才确定对方不是开玩笑。
“这位大哥,你真得要买我家的枇杷吗?”
食堂面点师傅:大哥?老大叔才对吧?
好家伙,先前总听打饭打菜那帮人说,被学生喊哥哥姐姐,他还不信,这下见到真的了。
为什么?为什么小姑娘叫自己师傅?
笑不出来了,怎么办?
“肯定是真的啊,还剩多少,我全要了。”送了丈母娘那边,自家爸妈肯定得来点,媳妇孩子也要尝尝,这么算下来,一二十斤肯定要的吧。
上回听说是自家种着吃的,他估摸着应该没几棵,所以放下豪言壮语。
“可能,没多少了。”想到自己连续几天爬上爬下吃吃吃,霍不丢心在滴血,都是钱啊!
“那有多少,你送多少来。”男人道。
食堂面点师傅插了一句:“她才多大?骑个单车载枇杷多危险啊,你想买自己去摘呗,还新鲜。”
“对哦,我周末要,等她礼拜天送来,就来不及了。”男人恍然大悟。
随即问明霍不丢家住哪,他周六中午骑车来拿。
至于摘?
他又不傻,摘枇杷多累啊?
霍不丢听到对方自己来取,点头应下了。
这样的话,这周回去又有不少成熟了。
周五她回去和爸妈说这事,第二天一早去摘,就行了。
听闻霍不丢上个学,都能给家里的枇杷找到买家,对方还主动上门取,霍阳才眼前一亮。
他怎么没想到,让客人知道上门取货呢?
等等,谁会主动上门取山货啊?
可是枇杷都有人要,枣子、杨梅、西瓜、橘子什么的,难道不会有人想收购吗?
他找不到买家?难道村里找不到?镇政府找不到?
他这么一琢磨,还真是给村里人,又添了个生财的机会。
往常都是种给自己吃,若是能够卖钱,大家肯定是愿意多种点的。
新村长王志鹏,比霍文武年轻不少,一心想干出点成绩。
和霍阳才在村委这么一交流,都觉得切实可行。
六溪村不算特别贫穷,可也没几家富的,想要政府着重帮扶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是靠自己寻得一条合适的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支柱产业,留守六溪村很难脱贫致富,青壮劳力一股脑往外奔去,日后村里人回越来越少。
谁愿意当一个“空头村长”?
有法子留住人,他肯定要干上一干。
“志鹏,你想想看,我们六溪村,是不是种什么都能活?尤其是瓜果,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文生叔家的枇杷,镇中学食堂的师傅,都亲自上门来买,长得可好了,又大又甜,可惜你没尝过。”霍阳才砸吧着嘴,回味着霍不忧带回来的枇杷。
王志鹏一阵无语,你倒是给我带两颗啊?一直在这说,馋谁呢?
不过,是时候下组考察考察了。
到时候,讨两颗尝尝,文生叔肯定不会拒绝的吧?
“行,你说的我都明白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等向镇里汇报完情况,得了准信,我再号召大伙行动起来。”
“我们六溪村能不能脱贫致富,就看你了,志鹏。”霍阳才一脸信重的模样。
昔日同窗、发小王志鹏:“……为人民服务。”
经常买菜的霍不丢,慢慢跟集市上的摊贩们熟络了。
有时候,她会在周日返校时,笑着拜托老板留肉。
乖巧地喊:“老板,下周五可以给我留一块猪后腿肉吗?我想周末回家给爸妈包包子,大概五点左右我来拿,这是定金您收着,剩下的我到时候在给您。”
卖猪肉老板的心也是肉长的,只觉得小姑娘贴心懂事,当然同意了。
“丢丢做的包子真好吃。”从吃黑暗料理到有滋有味的吃食,霍文生始终是夸赞姿态。
“昨天的馄饨也不错。”廖柳香亦然。
“好吃就多吃点,锅里还有呢,下周吃煎饺怎么样?”霍不丢问。
“可以。”
“好啊。”
霍不丢前脚刚骑单车去学校,后脚霍文生和廖柳香就四处串门了。
炫耀丢丢这两天又干了什么。
学习成绩好又孝顺。
霍家坡其它家长:???
霍朝斌和霍怡馨:丢丢,给我们留条活路吧。
放了暑假,霍不丢才发现,自家今年种了好多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