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233)

作者:烽火重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誉满天下者,往往毁满天下,孤,不在意!”

“孤,只愿做一胜者,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句句语出如雷,震撼古今。

“嘛的,这就是曹操嘛!”

“今天我算是见到什么叫真正的奸雄了!”

“古来多少帝皇和王侯将相,都畏惧史官之笔,但曹操却毫不在意!”

“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曹操说得还挺有道理的,这是怎么回事?”

“我不会也被曹操给忽悠了吧?!”

“曹操太奸猾了,我们谁也不知道他说的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啊!”

观众们脑子里冒出了一连串的问号,曹操实在太难看透了!

江逸仔细看向面前这个奸雄,发现曹操的确是个攻心的高手。

他好像什么都跟你坦白了,但就是在这些看似全部坦白的话语中,却让人不敢相信。

他不由想起了一句话,说的是,人们心中的曹操,远远比现实中的,还要让人感到害怕。

哪怕现实中的曹操真的是在跟对手掏心掏肺,说出一连串的大实话,对手也都不敢去信。

因为,他在三国,乃至于给后世立下的奸雄形象,甚至比他本人,还要更加恐怖……

今日,江逸才真切的体会到,何为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第164章 曹孟德真假之言,再见郭奉孝!

“魏王既不在意史官如何评说,又何必问后世的看法?”

江逸并不认为,曹操说的话都是真的,指望曹操跟一个人掏心掏肺,哪怕这个人来自后世,也绝无可能。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或真,或假,或半真半假,让人真假难辨。

这似乎,是曹操的一种语言艺术,永远都不会让人看透自己。

江逸仔细剖析曹操的每一句话,他刺张让是真,不满董卓倒行逆施是真,敢于兴兵讨董是真。

至于是否是真的只想利用自己的权势,去考验献帝,历史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只能由后世猜想。

甚至,哪怕眼前的曹操回答了这个问题,也不足以取信于人,没人可辨出真假。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前期,的确是为汉室中兴而努力过,否则就不会为了刺杀张让奋不顾身了。

而在他起兵之前,被举孝廉是真,申明禁令、严肃法纪是真,敢依法杀皇帝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是真。

敢在忠良之臣被宦官所害时,向汉灵帝多次谏言朝中奸逆满朝,而忠良之人却要无端受害,得不到重用,也是真。

朝中政治昏暗,曹操不肯迎合权贵,托病回乡,仍是真。

这种种真迹象,无不表明,曹操虽然对大汉的朝廷不满,但对大汉皇朝,却有着自己的忠与义。

至于中后期,是因为忠义变质了,才做出挟持天子,掌控朝政,迟不还政的举动。

还是因为一切真如曹操所说,是因为他觉得献帝无法如同汉高祖一般,挽大汉于将倾之际,于是便只能自己把控朝政?

饶是江逸,也无法从这位奸雄的神色中,看出一丝端倪。

他发现,关于这个问题,始终无解。

即便他亲自来到这个时代,对话曹操,也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完全说真话的人,他看似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极有道理,但就是在这看似正确的道理中,似乎又藏着端倪。

无愧为奸雄。

这一刻,江逸对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与此同时,他也在快速调整着对话的方向。

没有提前安排好的台词,没有彩排,一切,都是临场发挥。

江逸唯有时刻把控和调整节奏,才能将这场与曹孟德的对话,进行到尽善尽美。

听了他的问题,曹操把剑收起,似乎,是有些累了。

他面无表情:“孤老了,只想知晓,后世能有人知孤否,然现在看来,他们亦与当世无异。”

说着,曹操举止微顿,似乎,是想起了什么。

“知孤者,唯奉孝也。”

“孤,念奉孝了!”

江逸看到曹操这神情,是之前对话时从来没有流露过的。

郭奉孝,一个能与曹操这样连睡觉都要防人的奸雄,行同车,坐同席……

一个能够在治军向来严谨的曹营中,不拘常理,却让曹操夸赞是‘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的人物。

陈群向曹操检举他行为不检点,曹操也只是一面称赞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对郭嘉不责不问。

曹操对郭嘉,可以说是连史书典籍上,都承认的偏爱。

就在曹操陷入感伤的时候,他的身后,忽然响起了一阵声音。

“主公----”

一阵器宇轩昂的铿锵之声,让曹操听得瞬间剑都掉落在了地上,身子明显一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