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孩他爹,咱破镜重圆(144)

录音机用的是讷宝的,磁带是他们用空盘录好的。

音乐声音大,来看热闹的人多。

但是贩卖量,远远不能跟昨天比。

除去昨天预售的鞋子之外,上午卖的鞋子,不到五十双……

宋谨言呆不住,拉着讷宝去周围溜达。

“小舅舅,集市周围有没有租门市的地方?”

“怎么,你打算在这租个门市卖服装鞋帽?”讷宝挑了挑眉。

这个法子不错。

有了门市,货物就不用撞在拖拉机里,来回搬运,放门市里就行。

宋谨言眼光好,又能说会道,在集市上卖服装鞋帽,一定能赚钱!

宋谨言看着尘土飞扬,人来人往的街道,忍不住叹了口气。

水师营的人流量,还是太少了……

距离水师营不远的西柳镇,却比这里繁华数倍!

要知道,水师营和西柳镇,以前都是农村。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西柳镇已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镇子。

水师营却还是个乡。

乡,镇,在行政级别上,虽然平等,不分大小。

乡的农业人口多,而镇的农业人口少。

乡以农业经济为主,而经济总量少。

大概意思就是,水师营种地的人多,上班挣钱的少。

而西柳镇不同,镇上有造纸厂、砖厂……这么多厂子,就会招去许多工人!

工人就会在西柳镇消费,带动西柳镇的经济。

宋谨言想到这,抬起手肘,推了推讷宝。

“昨天中午二舅妈给咱俩下面条。”

“你记不记得她跟咱们说,整个水师营,都没有一家挂面厂,想吃面条得去西柳镇。”

讷宝点了点头,一脸惆怅的叹着气。

“说起来,我这心里也难受的很。”

“咱们水师营大多数都是达族人,向来是靠老天吃饭的。”

“外地人来开厂子,一看咱们穿着奇装异服,就被吓跑了。”

“想当年,咱们族人,各个都是骁勇好战的汉子啊。”

“如今混成这样,唉,愧对祖宗啊……”

达斡尔族,契丹人的后裔。

骑射功夫不输蒙古族,渔猎水平更能跟赫哲族一较高下。

《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雅克萨城被拆,世居在那里的达斡尔族被迫迁徙。

族里的大祭司,带领大家沿着江河南下。

途径南城的时候,发现这边土匪猖獗,城外正招兵组建营地,护卫城中百姓。

大祭司当机立断,适龄男丁报名参军,老弱妇孺在军营外扎根。

讷宝继续说道。

“家族起起伏伏,除了朝廷更迭之外,还跟子孙个人努力,有着很大关系。”

“姥姥说过,我们讷家在族里是排不上号的。”

“鼎盛的时候确实出过镇守边关的将军。但因为是下三旗,没有机会往上走。”

“没人做官后,大家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挣下了不少家产。”

“但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只能说天意弄人啊……”

宋谨言拍了拍讷宝的肩膀,开口劝他道。

“你啊,别总是听村里那些老头子们忆往昔。”

“往昔再好,钱和名誉,也不是他们挣的。”

“有能耐,让老头子们带领着族人发家致富啊。”

讷嬷嬷在家里,经常骂村里那些不着调的老大爷们。

说他们整天就知道翻老黄历,祖宗们辉煌也好,落魄也好,都已经是历史了。

现在都建国多少年了,他们还抱着族谱惋惜呢。

“没错!”

讷宝点了点头:“往昔再好,也不是咱们挣的。”

“儿孙自有儿孙该走的路,只有咱们挣出一片天地,才不给祖宗丢人。”

宋谨言觉得,她这个舅舅真是跟小孩儿一样。

前一秒还在失落,下一秒又高兴起来,变脸比变天都快。

她不由得笑着打趣:“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挣出一片天地来呢?”

讷宝傻眼了,这个他想过,但是一直没想出来。

“如果现在给你两个选择。”

“碾米厂跟挂面厂,你觉得哪个更赚钱?”

讷宝低着头,看着宋谨言一脸得意的坏笑。

瞬间反应过来,他激动的抓着宋谨言的手。

“你想开一间厂子?”

宋谨言点了点头:“我想过了,卖服装鞋帽,其实并不怎么赚钱。”

讷家在村里都算是富户了,在穿着打扮上依然节俭朴素。

她这两天在哈拉村跟水师营之间来回奔波,看见很多人衣服上都打着补丁。

勉强温饱的人家,哪有闲钱赶时髦,买新衣服?

“那天买拖拉机的时候,我问过胡经理,其他农机贵不贵。”

“他说一台碾米机能买两台拖拉机,贵得很。”

“但赚钱的速度,也比拖拉机快!”宋谨言笑着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