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大米苏云锦弄了小半盆,看着就很多,这……得多能吃!!
观众们好奇,而在现场,女工作人员也好奇,“云锦姐,我们这是在干什么?”
“做米饭呀。”
苏云锦把锅盖盖上,笑着道,“没见过吧。”
女工作人员被看穿心思的点点头。
苏云锦又是一笑,“其实,这在咱们华夏用的很广,特别是北方的农村,你想,现在咱们蒸米饭都是用电饭锅。
但是你想没想过,在没有电饭锅之前,咱们怎么蒸米饭?”
这话问的,女工作人员一下子傻眼了。
而在网络那头,好多上了年纪的人也都纷纷在直播间冒头。
“真是稀罕,这小女娃娃居然知道这么蒸米饭的方法。”
“哈哈,这才是咱们老一辈人用的方法,现在人用什么电饭锅做柴火饭,实际上,柴火饭的做法就是这样来的。”
“没错,咱们老一辈的人用这种方法做饭至少有千年!
在电器还不发达的时候,华夏的人们都是这样做的。
下面是水,水上是笼屉,笼屉里有盆,里面放着水,然后开火,等着米慢慢变成米饭。
不过这样做有个缺点,就是容易水太多或是水太少。
不过,我看这个小女娃娃做的,却是很娴熟,应该做出来的米饭很好吃。”
科普的人越来越多,逐渐的,让一些小后辈们都感觉像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
有些人更是开始连连尖叫,“卧槽,不是吧。”
“我们这一代人居然丢失了这么多?”
“好家伙,真的没有想过,在没有电器的时候,我们的祖辈们都是用什么来蒸米饭的。”
“不是你们没想过,而是现在的年轻人啊太过自大,总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事实上,你们知道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刚才科普中的一个叫“家和万事兴”的老人直言不讳的点出了现在绝大部分年轻人的通病——自大。
固然,人不轻狂枉少年。
可是在当今的环境下,多少人能在情况的时候静下心来去读一下他人的经历?
特别是现在的网络上,人人都在喊着不能亏待自己,可往前推五十年,一百年,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连怎么在没有电器下蒸米饭都不会的青年们,又该怎么继承中华的传统文化?
“老人家,我们敬你是老人,可不要说话这么冲。”
“是啊,老人家,您这话说的太不中听了。”
“无语,知道一点点东西就觉得自己知道了很多,我真的会谢!”
第208章 爸爸妈妈们炸了!
不出意外的,很多人直接怼了上去。
而在幕后,董姐却看得胆战心惊,“古老怎么来了?”
古老,古月壶,华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基人,世界有名的文化输出人员,在国际内外都是享有盛名的存在。
他写过的《中华五千年历史简章-华人骨子里的灵魂》在国际上放创下了单本销售500万本的销量。
这一本书为华夏在后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中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而现在,这样的以为巨头居然被群嘲??
一时间,董姐感觉自己头都麻了。
“董姐,这怎么办?”
旁边的导演也认识古老,敏锐的神经让他明白,这件事大条了。
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那么古老这次的被群嘲行为很快就会被业内的一众领导们看到。
更有甚者,还会被国际上的媒体人看到。
到时候,受伤的只会是他们这档“采菊东篱下”!
“拉个横幅,先欢迎古老,等下节目结束后,我们马上开启会议。”
这件事不能一下子解决,董姐也很头疼。
但现在,她也只能暂时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这些群嘲的人,眼前这个看上去喋喋不休的老人是多么的利害。
在董姐的命令下,很快,横幅被拉起来。
“古老?”
“什么古老啊?”
“都不认识,还拉个横幅。”
“怪不得这么能说,原来是官方的人。”
群嘲声不断。
但这个情况董姐早已预料到了。
这个年代,很多东西都没有被快餐文化取代了,除非有人运营,否则很少会有人愿意花时间去学习新东西。
像是古老这样的人,除非是专业人士内声名远扬,否则对于大众来说是很陌生的。
所以,董姐并不希望一个横幅就能把古老的群嘲声打住,而是先告诉大家,这是个大人物。
至于真正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寻找。
现场。
网络上的事情并没有影响到这里。
在被科普了没有电饭锅前怎么做米饭的方法后,女工作人员顿时明白了,但是很快,她就发现,今天的米饭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