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殿试考个二甲应该没问题,甚至是一甲也是有可能的。
毕竟白墨凛的实力摆在这儿,光拼实力都有入围一甲的可能,更别说他还有关系。
肖景云若是想拍未来大舅子的马屁,给他个状元当当都有可能。
只是,金榜题名之时,白墨凛是一甲第三名,探花。
其实凭白墨凛殿试的文章,若要点他为状元也是说得过去的,但肖景云想拍未来岳父的马屁,便把白墨凛指为了探花。
肖景云觉得不能让大舅子把岳父给越了过去,岳父是探花,那大舅子也给点个探花得了。
一门双探花,说出去也是美事一件。
就这样,白墨凛成了白家第二个探花郎。
对于这样的结果,白墨凛其实是很满意的。
他考功名本就只是为了上门提亲时,让楼柔雅脸上有光,名次和仕途都是其次。
只不过这次金榜题名之后的待遇,白墨凛并不是很满意。
因先帝新丧,这一届的新科进士们连游街都省了,琼林宴也一切从简,只简单吃了一桌没有酒水的席面就散了。
搞得这一届的进士们觉得自己考了个寂寞,进士游街那是到老了想起来仍能激动不已的人生高光时刻呐,居然就这么没了……
好生气好郁闷的说,但新科进士不敢说……
白墨凛也颇觉遗憾,他还记得他爹考中探花游街时,他娘掷的那根木簪,让京城多少小娘子羡慕不已。
他原本也想让他的雅儿被京城的小娘子们这般羡慕的。
哎,可惜了。
第386章 找人保媒
大庆仪俗,皇帝驾崩后,百姓百日内禁礼乐,且不得行嫁娶之事。
先帝这一死,使得白墨凛原定的提亲计划延后,待满百日之后才能去楼府提亲。
但这提亲之事可不能由他本人去,得找人帮忙。
大庆不比华国,华国的小年轻只要性别相反相互看对眼,就算全天下反对,小情侣只要拿着户口本就能去领证;但在大庆,私定终生是会被人鄙夷的,这个时代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且礼数越重,越能显示男方对女方的重视。
白墨凛愿以重礼聘娶楼柔雅。
虽然离先帝新丧满百日还有一月余,白墨凛便已开始为提亲之事张罗起来了。
聘礼什么的他可以自己张罗,但上门提亲这事儿却得由他家里的长辈出面。
或许是因为家风开明,有个时不时把自家娘子挂在嘴边夸的白致清为榜样,白墨凛在说起自己的婚事时大方得很。
在金榜题名的当日,白墨凛就主动提出此事。
“爹、娘,我心悦楼家大小姐楼柔雅,还望国丧过后,你们能为我上楼府提亲。”
丫丫突然觉得嘴里的肉更香了,眼里闪着八卦之火,说道:“哇~哥哥,楼姐姐答应你啦?~~~”
这孩子深受蛮人恋爱观影响,认为感情一事就是两情相悦,白墨凛若是想娶楼柔雅必得先征得她的同意才行。
但显然丫丫想差了,白墨凛还真没亲口问过楼柔雅的心意。
倒不是白墨凛不尊重她,而是因为他太尊重她。
大庆中原人的婚俗与蛮人不一样,也与华国迥异。
在华国,婚前求婚是向结婚对象本人求。
而在大庆,除蛮人外,若小郎君直接开口向小娘子本人提亲,那不叫诚意而叫调戏。
真正尊重一个女子,便得请上最好的媒人上她家求亲,这才是大庆朝的求婚仪式。
白墨凛原本不想搭理丫丫这倒霉孩子,但又顾忌小崽崽与雅儿是好友,万一小崽崽胡说了些什么,伤了他在雅儿心中的印象,那便不美了。
想了想,白墨凛还是说道:“得等爹娘带人去楼府提过亲,才能知道楼小姐答不答应。”
丫丫给哥哥抛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装,给我再装,装得好像你跟楼姐姐不熟似的。阿爹阿娘早就知道你俩好上啦~~~
白致清与刘施语确实早就从丫丫口中得知了白墨凛看上楼柔雅这件事,也知道白墨凛之所以参加会试,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提亲的资本。
毕竟楼柔雅出身不俗,本身又才名远播,是不少京中大族的标准儿媳人选。
若不是她生母早亡,楼老夫人又年老体弱,楼尚书身为男子又不够细心,无人能替她用心操持婚事,家中还又个面慈心苦的继母在从中作梗,楼柔雅也不会至今还没定亲。
过了年楼柔雅就十八岁了,这个年纪已经算是大姑娘,虽然不至于难嫁,但不少适龄的小郎君也早被定下了,可选择的范围就小了许多。
或许这就是楼大太太的小心思吧,一年年地拖着楼柔雅,说是好好为她挑个好夫婿,却一年年没见着好夫婿在哪儿,恐怕是想拖着拖着把楼柔雅拖成老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