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峰相恋(57)

今日她恰好身穿一套新中式汉元素裙装,无论是沉稳端坐的姿态,还是轻盈翻飞的手指,都像是从仕女图中活过来的古典美人。

观众中有人眼尖发现了杜若蘅的存在,并偷偷拍照发了微博,不一会儿文化院就涌入了大批人潮,一波接着一波,源源不断地。

见势头不妙,杜若芜喊了其他匠人来替班,而后便带着他们忙不迭地从后院跑路了。

杜若蘅心大,逃跑时还不忘跟人群中的粉丝打招呼,说今天时间紧,下次有机会再约啊。

三人一路跑到杜若芜所住的小院里才终于停下脚步,他用手撑住墙面,气喘吁吁地吐槽,“阿蘅,原来你已经这么红了吗?”

只听杜若蘅大言不惭道,“之前一般红吧,被全网黑之后才变得特别红。”

闻言,一旁的白言朔“嗤”地笑出声,“果然,黑红才是爆火的捷径。”话一出口,险些被蘅芜二人的眼神刀死。

杜若芜的小院虽然坐落于闹市,但颇有种曲径通幽的趣味,院里院外仿佛两个世界。作为分界线的院墙上爬满了植物的藤条,蓝色和紫色的牵牛花开得正好,隔绝了无尽的喧嚣。

院子中央摆着一张藤编茶几和两把摇椅,茶几的一角养着一株粉嫩的碗莲。

杜若蘅远远望见,忽然就想起了《浮生六记》中的那句“花发大如酒杯,缩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当真可爱得很。

为尽地主之谊,杜若芜进屋端了一整套功夫茶的茶具出来,打算煮水泡茶招待二人。作为云锦织造匠人的他手指灵活,玩起茶来也不在话下。

水沸了,水蒸气弥漫在空气里,只见他拿纤长的竹制茶夹将茶杯一个个衔起,用开水仔细地浇烫着,不慌不忙。

目光再次掠过杜若蘅手腕上的玉镯,他倏地开口问她,“外婆留下的镯子在我这儿,你要不要看看?”

作者有话说:

白哥:你才是猪,你全家都是猪。

蘅姐:你再说一遍?

第28章 杜若蘅芜

四脸懵比。

杜若芜没有猜错, 那两只翠镯确实出自同一块玉石,摆在一起甚至看不出任何差别。

可古董店的老板说,这镯子是许多年前一位故人赠与的, 难不成会是外婆?杜若蘅在脑内快速地推理了一番, 才开口问道,“会不会搞错了?外婆不是没出过国吗?”

闻言,杜若芜沉默了片刻,意味深长地望着她说, “之前我也是这样以为的,直到发现了这个。”说罢,他将盛放玉镯的锦盒拿过来摆在三人中间,接着取出里面的天鹅绒底托——

一张黑白老照片和一封纸页泛黄的手写信正安静地躺在夹层里。

杜若蘅凑近了去看,那张老照片中的人居然是自家外婆和罗马古董珠宝店的老板,两人风华正茂, 看上去约莫二十几岁的样子。

外婆穿着一件深颜色的旗袍, 上面绣着花团锦簇的牡丹, 她身材窈窕、笑靥如花,手握一把团扇, 稍稍遮住了些许容颜。

在她的胸口处,别着一只维多利亚时代的象牙雕胸针,形态宛若一座精巧的鸟笼, 不过细节看不清了……这胸针虽然是在西方文化中诞生的物件, 跟东方服饰搭配在一起倒也丝毫不显得突兀。

而站在她身侧的年轻男人也是满脸的笑意,他的手轻轻揽着她的腰,自然而亲密的举动仿佛昭示着一段特殊的羁绊。

杜若蘅抽出压在照片底下的信件, 展开却发现是看不懂的意大利文, 一整页皆是漂亮的花体字, 经年累月墨水在笔锋的停顿处渐渐洇开来。

她抬眼盯着对面的人问,“这信里写了什么?”

杜若芜听了一愣,“我怎么知道?我只会英文。”

“哦,忘了你只会英文。”说着她又转头望向坐在身边的另一人,“我知道你会意大利文,帮我们翻译一下好么?”

白言朔方才一直沉默不语,毕竟这些都是杜若蘅外婆的遗物,他总觉得自己不该在这里。不过既然她开口说了,他也就不必再推辞。

他从她的手中接过信,展开大体通读了一遍,然后开始念给二人听:

亲爱的雪,展信舒颜,见字如晤。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应该已经回到中国了吧?我把信藏在你的行李箱里,就是不想让你因为犹豫而回头。

还记得在画室遇见你的第一面,你正与教授言笑晏晏地交谈。那一刻,神秘的东方美学在我眼里终于有了鲜活而具象的样子。

你用磕磕巴巴的意大利语,和我讨论了许多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话题。后来我问你,听得懂我在讲什么吗?你抱歉地笑笑,说其实大部分都听不懂。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会讲中文该多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