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季镇长和李正国两口子的帮忙,你们能长这些肉这些油吗?”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东西,要脸吗?你们不作的话,今年的收成会是这样吗?”
“至少棉花有收入吧?没种西瓜时,棉花收入不是让你们欢天喜地的吗?”
“种西瓜时,你们就只是种,苗是田静育的,技术是李正国教的,卖西瓜是欧阳梅花和李立国两口子上门收的。”
“连拉去街上的力气都不需要你们出,你们只朝自己的钱袋里收钱就好了。”
“结果呢?养大了你们的心,人心不足蛇吞象!”
“不是说你们育的苗不比田静的差吗?不是说李正国不在家没关系,你们自己会打藤整枝压藤了吗?”
“明年,田静不再对外卖一棵苗,你们自己育苗吧。”
“明年,再请李正国指导你们什么事情,必须出指导费。技术技术,那是高级学识,凭什么免费告诉你们,得了你们什么好了?”
“一会把福星帽子戴在田静头上,一会又给她摘了。总之一切全凭你们的一张嘴。”
“有理无理都是你们的理。这么能,自己干去。”
“早就特么的分田到户了,还想着靠别人,还想着靠我拉扯着你们。”
“我没拉扯吗?你们不但不跟着我朝前跑,反倒一起朝后面用力。”
“用力啊!你们这么能耐,这么能齐心协力地和我对着干,那就继续齐心协力。”
“别再来找我帮你们这个帮你们那个的,我只管收和发,其他的,一概与我无关。”
欧村长从来没有这么暴怒过,把村民给震慑住了。
老老实实去交了公粮。
对着大卡车,欧队长又有话说了,“明年,再叫李立国帮你们一起交公粮,就一起付油钱。”
“你们当这大卡车烧的是库河里的水吗?不知感恩的东西。”
……
村里鸦雀无声了好些天。
村民走个面对面,都不想说话。
不仅因为收成,也不仅因为欧队长的一顿臭骂。
更因为,田静真的不再对外卖苗了。
她只帮王家牛家和她大伯哥家育苗。
直到村东的四合院举行上梁仪式了,他们才恢复精神,跑去抢东西。
四合院,只有内院的正房建好了。
这次的仪式,完全是姥爷自己操持。
杨支书和王大哥他们对四合院的梁啊柁啊枋啊完全不懂。
只一个梁都分几种,他们完全是云里雾里。
全听师傅和姥爷的安排。
梁动,炮响。
村民挤着抢着洒下来的五颜六色之物。
抢到手才发现,五颜六色的不仅有五谷杂粮的馒头,还有纸包糖。
梁一上好,紧忙铺瓦片。
中午上梁酒,仍然是师傅和工人们,加上李家人和村长支书王家牛家。
下午,紧赶慢赶地把正房的瓦片给铺齐了。
眼看着这天就要下雪了,原计划在下雪前能盖出内院的,可是木柱雕刻跟不上。
师傅们看不上村民和工人里会做木匠的手艺。
连李正国的手艺也看不上,他们亲自动手慢慢雕琢。
所以,速度当然是慢了。
……
下雪了,工人们结算工钱放假回家了,明年惊蛰后开工。
赵师傅和他师父全部留下了,他们打算趁着这四五个月时间,把所有柱梁柁枋檩门窗,都给雕做出来。
明年开春,人力到位后,材料也能跟得上。
这两个多月,浪费太多的人力了,让他们很内疚。
李正国安慰他们,表示他已经合理利用工人们了。
“搬运西瓜蔬菜,不是工人帮忙的吗?还有那化粪池,及更换一层花园的泥土,都是他们在忙,并没有干等着你们的材料。”
“等到二层完工了,一层再拦上花墙,就能种花种菜了。”
说到这个,赵师傅的师父完全改变了以前的思维。
“种菜种菜,这里的蔬菜太美味了。”
“师父。”赵师傅提醒,“这是肖家姥爷的四合院,不是您的。”
老人愣了愣,仍然坚持,“我就要提醒他们种菜,我不想回去过年,有一半原因是我舍不得这里的蔬菜。”
李正国微笑,“种,种,前半种花,后半种菜,我姥爷也爱吃蔬菜。”
“老师傅,您放心,这个冬天,我们给你晾菜干。”
“等明年您回家时,叫您的儿子孙子,每人帮您扛一麻袋菜干回去。”
“味道是比不上吃新鲜的,可是比一般的蔬菜,肯定是美味的。”
“好,好,好,哈哈哈哈。”
老师傅抚掌大笑,“你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我就厚颜多要三麻袋,因为我还有一个徒弟两个徒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