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94)

作者:山海十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朱由检在位期间,干旱时间长达七年,而受灾范围由南到北特别广,史称“崇祯大旱”。

极端气候不是始于崇祯年间。

如今回头看,气候变冷始于元朝中后期,史称明清小冰河时期。

长期寒冷潮不单单发生在中国,全球都进入小冰河时期。

十七世纪,凛冬已至,全球各地又都发生了什么呢?

下集,我们在《植物考古之让明朝见识小冰河时代的威力》中再一探究竟。

就这样,咕咕先吃饭去了。祝大家也吃得愉快。】

水镜前。

嬴政与朱元璋显然是没法好好吃饭了,都被扎心了。

尤其是朱元璋,那种想吐血的感觉又来了。

咋回事?自从看了水镜,这都成习惯性吐血了。总不能吐吐更健康吧?

作者有话说:

文中气候数据参考:《中国历朝气候变化》,葛全胜等,2011年出版。

1972年,竺可桢先生开历史气候研究之先河。

到了21世纪,葛全胜等人在整体上突破了竺可桢先生的温度曲线,在此书中列出了更多的数据,得出了分辨率更高且更为精确的结果。

①竺可桢在1972年根据历史文献推演的气候变化规律时,认为中国没有存在与欧洲对应的中世纪暖期。

九十年代以来,满志敏等人从文献证明10世纪-13世纪,中国存在暖期,与欧洲中世纪暖期对应。

后来,越来越多的古气候考古证明中国宋到元中期的暖期存在。它与欧洲中世纪暖期的区别在于温暖程度与起止时间不同。

第41章 第四十一章

◎。◎

不论气候曲线带来何等冲击, 令人意识到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何其渺小,但都不会因此颓唐消沉。

即便有些天意已注定,但仍能拼尽全力去更改。

《易经》有云, 大道五十, 天衍四九, 人遁其一。

朱元璋不信无法摆脱历史的宿命。如果信命, 他还是一穷二白的和尚,不会创建大明。

如今获知大明处在小冰河期,更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去推进改革。

继续认真水镜, 一来评论区总能给人启发,二来也想知道上传书籍活动的奖励结果如何。

『评论:

△我的精神还正常:科技改变生活,这话真不是吹的。

桑葚好吃吗:不懂种田。听说化肥、灌溉、育种是三要素?

亡者荣X:农耕时代, 生产化肥就别多想了,那考验国家的工业化能力。

可也说不好, 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 说不定能把肥料玩出花来。水利建设很重要,再多多培育耐旱农作物, 在政局稳定的情况下, 勉勉强强渡过小冰河。

(回复67)

△上岸了:话说有谁解释一下气候脉动的成因吗?

度娘说至今成因不明。地球内部活动、火山爆发、太阳黑子、人类影响等等, 似乎都有关系, 好复杂。

放不起假别放:全球危机的话,逃不了的, 只能迭代更新技术来保命了。

吃饱了再减肥:我们技术更新再快, 也赶不上隔壁往海里倒核废水的速度。

(回复45)

△转发抽奖:气候影响刀死我了, 人类太渺小了, 咕咕下集聊点轻松的吧。都讲到植物了, 不如聊聊历史上植物趣闻, 或者好吃好喝的。

巫医:荤素搭配吃得香,也聊一聊肉食。

猫狗双全:+1

(回复99+)

……』

当评论显示结束后,镜面上冒出了奖励发放内容。

【恭喜您,明朝观众,经过系统综合评定,在保护典籍活动中,您获得49分(满分100)。

获得奖励:重播任意3集视频,每集可观影1次,可随时对视频进行暂停。

请选定视频储存物品,此物将与您的脑波绑定,旁人不能主动操作。如果发现储存器遗失,可远程销毁。(建议使用小尺寸物品,便于随身携带)

请将您选定的物品放于镜面前,念出“__接受奖品(横线填写任意喜欢的用户名即可)”。

使用重播功能时,以“__(用户名)播放/暂停__(编号)视频”,声控开启或暂停。

远程销毁指令:系统啊系统,这世上你逃得最快,帮我扔掉垃圾___(用户名)的重播储存器吧。

倒计时结束前未放置储存介质,视作放弃奖励。10、9、8……】

对于这段文字,朱元璋一眼就挑出很多可吐槽的地方。是的,他从视频里学会了“吐槽”一词。

比如吐槽自己只得了四十九分,连满分的一半也没到。评分标准与奖励机制没有说明,完全暗箱操作,一点也不公开透明。

比如别和他提喜欢的用户名,在系统名为打码实则篡改的操作下,之前给他贴上了“朱八八最爱朱祁镇”的名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