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79)

作者:山海十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朱允炆在候选名单上, 而从头到尾没朱榑与朱桂什么事。

以前, 齐代两王打人时知道不看僧面看佛面。

两人与朱允炆从未听说结怨,今年在发的哪门子疯?

为了一车荔枝?

鬼才信。那就是一个借口,必是有什么深层原因不为外人所知。

话说回来,今年正月,藩王们必是受到某些刺激。

古怪总是有迹可循。

第一怪,洪武帝让原本就藩的儿子们年后留在京城,并且下令将孙辈也都召回京城。

第二怪,秦王朱樉突然一心礼佛。

开始不近女色,吃素读书。以往为搞钱不择手段,年后却大把大把向外捐钱。

接下来,湘王朱柏一心问道,向着不问凡尘事的方向发展了。

咋回事?

朝臣们很好奇,但无从获知内情。藩王们口风甚严,对改变的原因一字不露。

说回打死人事件,它要怎么量刑?

在大明,从不是单纯地根据律法判案。

哪怕是杀人案也不例外,被害人与加害人的身份背景是重要影响因素。

此案尤甚,全看洪武帝偏向儿子还是孙子。

结果是两位藩王的手下因杀人罪被处死,朱榑与朱桂被罚了俸禄。

由此看来,朱允炆似乎是被偏心的那一位。

他倒是大度,仆从被杀是狠狠打他的脸,反而上奏请洪武帝网开一面免了两位叔叔的罚俸处罚。

这个求情被朱元璋当场驳回。

朱榑与朱桂也不领情,更把对朱允炆的不喜摆到了台面上。

原来看不出双方有任何矛盾,怎么就水火不容起来?

答案,只有看过水镜的才知道。

建文帝继位后,立刻接连废了四位藩王。

湘王朱柏焚火自尽,朱榑与朱桂都被废为庶人。还有一位是周王朱橚,被废幽禁在京师。

如今,朱允炆请求免去对朱榑与朱桂的罚俸惩罚,可能出于内疚,可能为息事宁人。

不过,齐王与代王显然不会对历史上发生的心无芥蒂,而朱元璋也不想再放任儿子的不端行为。

即便看了同一段历史,人与人因性格不同,做出的反应截然不同。

开年以来,朱橚没有明显变化。

他一直喜欢研究植物的药学与救荒作用。四年前因擅自离开封地被贬去云南,当时就不在意,只当换个地方继续要研究。

看过水镜后,对朱允炆一如既往地不远不近,但花了更多时间在植物观测上。

剩余藩王多是低调行事,不亲近秦王朱棡。除了朱橚,业没人在明面上亲近朱棣。

外人看来,藩王们对于谁来做新太子的态度也是模糊不清。

洪武帝的嫡子一共五人,太子朱标死了,老二朱樉求佛避世,老五朱橚醉心于植物研究。

只有老三朱棡与老四朱棣积极处理政务,符合继承人的基本要求。

洪武帝却对四儿子时阴时阳,与以前对先太子朱标的温和态度有天壤之别。

圣意难测啊!

朝臣们看不懂,朱元璋对朱棣的屡屡挑刺行为,究竟是让他继位还是不让?

不论是燕王或晋王,这几个月却无朝臣对其示好。因为蓝玉谋逆案发生,皇上正在严查同党。

这时候示好哪位藩王,是深怕死得不够快,会被扣上怂恿藩王夺嫡一说。

别说朝臣们看不懂皇上的想法,藩王们最初也有半数看不懂父皇究竟怎么想的。

年初一,藩王们看了水镜播放靖难之役。

知道了这段历史,也摸不准朱元璋是想定下有“造反”标签的朱棣为储君,或是另选朱棡?

二月二,终于窥见些许端倪。

朱元璋就下西洋一事询问儿子们的想法。下西洋是史上永乐帝的政策。

对此,朱棡表态不赞同,列举了其中弊端。

不料未得到父皇的肯定,而是让他别只看到弊端,更要设法解决问题。

这才看出来朱元璋的变化。他本来欲削减水师,如今居然不反对构建海上朝贡秩序,也反映了他倾向于谁继位。

即便如此,藩王们不敢立刻亲近朱棣。册封太子的诏书没有下,谁说得准老爹会不会变卦。

那天还留了一个悬念。

众人被现场提问,要如何在水镜上留评,问出“叫门天子”朱祁镇的所作所为。

朱樉倒霉地被点名,他想出的钓鱼评论被朱元璋采纳了。

效果如何?鱼儿上钩了吗?

时逢朱榑、朱桂与朱允炆爆发冲突,两人破天荒地被狠罚俸禄。其余藩王对钓鱼结果再好奇,也不敢在近期内多嘴一问。

不问,该知道的时候总能知道。

四月二十八,朱元璋下令让儿子们在一个月内多多抄书。尤其“看中”老二,给朱樉布置的抄书任务最多,几乎占用了他睡觉、吃饭外的所有时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