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118)

作者:山海十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淡巴菰,西班牙语Tobaco的音译, 就是烟草。原产南美洲,万历年间从吕宋传入中国。

现在几乎无人不知吸烟有害健康, 二手烟更有害他人健康。

随手就能讲出几个烟草危害:损伤肺功能、增大致癌风险、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让男女生育功能受损且对胎儿造成病变等负面影响。

明朝却没有这样的认知。

虽然有部分人认为吸烟导致“肺焦”的危害, 但也有较多人认为此物“壮阳”、“祛风湿”、“提神”。

当时的名医张景岳,把这些疗效都写在《景岳全书》里。

他也写了烟草传播开的起因。明末对西南用兵, 当地瘴气弥散严重, 容易让人染病。

有支队伍吸了烟, 奇怪的是他们都免遭瘴气毒害。烟草的这种奇妙疗效传开, 越来越多人相信它的好处。①

现在去看这则故事,很难不怀疑是软广告。

还有更疯狂的, 姚可成在《食物本草》烟草描述成“忘忧草”, 说一切苦闷都能被烟草消除。

即便烟草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起到某些治病功效, 但对比它的毒性而言, 必须是从开始就不吸才好。

因为尼古丁有成瘾性。就问吸烟成瘾的人, 有几个能真的成功戒烟再也不吸?毒性日积月累, 怎么可能不伤害身体。】

朱元璋:!

他立刻暂停了水镜,万万没有想到美洲大陆竟是有如此毒物,此前是闻所未闻。将此段评论逐字逐句地记录下来,更是打起万分精神看之后的评论。

『404:真就是好的不灵坏的灵。那么多可以用来丰富餐桌的美洲农作物抵达大明,其中只有南瓜是异类,推广种植的速度较快,其余都要等到清朝才规模型种植。

烟草对身体没啥好处,风靡速度却叫一个飞快。

现在的烟民着实比不过大明。明末清初,张岱的《陶庵梦忆》写的内容叫人头皮发麻。

“余少时不识烟草为何物。十年之内,老壮稚童、妇人女子,无不吃烟,大街小巷尽摆烟桌,此草妖也。”

类似荒唐场景也在沈赤然的《寒夜丛谈》、王逋的《蚓庵琐语》等书中看到。②

——真就是离大谱!』

朱元璋眉头紧皱。

若说烟草被当作药物使用,是药也有三分毒,怎么能发展到男女老少都吸食的地步。

明末真是妖孽丛生!这种全民吸烟境况,一目了然地极度不正常,难道官府没有禁止吗?

『键盘鬼:其实明朝社会不是全盘推崇烟草,它是作为药品被引入的,不久人们也认识到烟草的危害。

《本草汇言》一方面指出它“烟草,通利九窍之药”,另一方面也说不能滥用“偶有食之,其气闭闷昏溃如死,则非善物可知矣。”

《滇南本草》一边言明“烟草,性温,味辛麻,有大毒”,又说它能“治疗一切热毒疮;或吃牛马驴骡死肉,中此恶毒,唯用此物可救。”

新事物出现后,人们不可避免会对它有认知局限性。利弊两面,不是所有人都能冷静分析。

老百姓听说烟草有治病的好处,不免会引发一窝蜂地盲从,这种时候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监管。

崇祯确实搞过两次禁烟,坊间传言与谐音梗的杀伤力有关。

“吃烟”等于“吃燕”,吃掉明成祖朱棣,可不就让大明亡了。

又说朱由校的天启朝有传言“天下兵起,遍地皆烟”。烟草沾了「烟」字,未免一语成谶而下发禁烟令。③

然而,崇祯的禁烟令几乎没有效果。

原因很好猜测,烟草的暴利太大了。

明末杨士聪的《玉堂荟记》记载,种植烟草一亩地获得的收入可以抵得上普通农作物十亩地的收益。

王逋《蚓庵琐语》更说“关外人至以匹马易烟一斤”。

烟草暴利让越来越多人选择种烟草,种植主粮的良田被大片侵占。加上烟草对土壤适应性很强,就陷入恶性循环。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耳熟?清末鸦片肆虐也是相似情况。

区别于烟草,鸦片是名副其实的毒///品。

人们对它原料罂粟的认知本来是一种药材。哪想到从生食变作吸食后,加工方式的改变极大增加吗///啡成分进入身体。

由此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性极大,而又因成瘾性极强无法戒断,短期内就摧毁一个人。

讲真,明清真需要有良心的能管理经济的奇才。对比一下,欧洲十七世纪就有国家成立证券交易所。

明末的烟草暴利尚且流入国人口袋,清末的鸦片暴利却流入殖民者手中。当大量鸦片涌入中国,大劫难岂能不来。

(回复77)』

朱元璋再次暂停了水镜,寻觅理财高手,这点已经排在计划上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