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太后在六皇子献礼时朝陛下开口,显然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提起纳妾一事,让陛下不好当着宗室群臣的面拒绝。毕竟就如太后曾经所说的那样,不过是个侧妃之位,给了也就给了。
顾婧柔的心在那一刻提到了嗓子眼,涌起一股浓重的绝望愤怒之情。
侧妃二字说得好听,究其实质也不过是个妾,她怎么可能给人当妾?还是一个厌恶她的家族、不可能喜欢她的人。
太后把这提议说出来,不管陛下如何反应,她的颜面都会荡然无存。更不要说一定会拒绝这门亲事的六皇子。
太后此举,简直是把她的脸放在脚底下踩。
她努力了这么久,拼搏了这么久,还没来得及下场一试、展翅一飞,就要折在太后的手里了吗?
那一瞬间,她几乎想拉着太后同归于尽。
还好事情没有像她想的那样发展,陛下和六皇子仿佛早就料到了太后的打算,父子二人联手用言语轻巧地把话题揭过,没有给对方说完话的机会,把她从深渊里拯救了出来。
宴毕,她迫不及待地起身离席,一刻也不想在这噬人的宫里多待。
但走了一会儿,她又改了主意,转道去寻了阮问颖。
“我想同你说清楚一件事。”她道,“方才太后在宴上虽然没有说完话,但以你的聪慧,想来已经猜到了她要说什么。”
“我想告诉你,此事绝非我本人之意,我也绝不会答应,希望你莫要误会。”
第249章 能够嫁给这样的一个我,你应当感到骄傲和得意
阮问颖缓缓眨了眨眸。
她猜到了太后在宴上想讲什么, 也猜到了顾婧柔会对她说什么,但没想到对方会这样说。
这样的……言简意赅,含着隐隐约约对太后的一股怨气。
不过也是,以顾婧柔的脾性, 如何会容忍给人当妾?哪怕是皇子也不能。
特别是在她会成为正妻的情况下, 顾婧柔如果不想在日后处处低她一头,仰她鼻息, 就绝不会答应。
就是没想到太后居然真的想给杨世醒纳妾, 也不想想他何曾给过她面子, 听凭过她的一句吩咐行事,更不要提纳妾的对象是顾家之女。太后稍微想一想, 就能知道他不会点这个头。
最重要的是杨世醒根本不会纳妾, 连陛下都逼他不得,遑论太后?他为此已经与陛下起了一回冲突, 太后若想横插一脚, 得到的结果只会更糟。
而且经过七月份发生的事,他二人之间已经算是撕破了脸皮, 能够维持目前的相安无事不过是场假象, 太后是怎么觉得,杨世醒会对自己的提议欣然接受的?
还是说,太后那次受到的教训还没有吃够,身为天子之母却被皇子软禁的颜面没有落够,想要再来一回?亦或者她觉得有陛下在,杨世醒不会像之前那样嚣张, 会收敛一点?
阮问颖百思不得其解。
她没有把这份不解表现出来, 沉稳地笑了笑, 对顾婧柔道:“好, 我知道了。我不会误会。”
顾婧柔看着她,似是在等待她的下文,等了一会儿,见她没有要开口的迹象,微微怔了一怔,方道:“……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你若没有别的疑问,我就告辞了。”
阮问颖心头是有疑惑,但这份疑惑只有杨世醒能解,所以她摇摇头,道:“没有,多谢你前来相告。”
想了一想,又加了一句:“我同六殿下必定不会应允此事,你尽管放心,莫要理会他人的胡言乱语。”
顾婧柔再度一怔,从心底漫出一丝苦笑,说不清是在为什么感到怅惘。
也许是对方视太后言行如无物的安然,也许是对方替六皇子表明态度的不假思索。同样身为世家贵女,阮问颖能活得纵情恣意,她却要谨小慎微,这其中的差别实在令人嗟叹。
她不再多言,应了应首,告辞离去。
下亭行出一段距离,她有意无意地回头望了一眼,正看见六皇子含笑替阮问颖梳理长发的一幕情景,心里蓦地生出一股恍然。
也许,她一直看阮问颖不顺眼的原因,不在于对方高出她一头的身份,也不在于对方矜骄自恃的性情,而是在嫉妒对方,嫉妒阮问颖能被人这么全心全意地爱护。
不像她自己,无论亲朋还是好友皆无纯粹之心,都是带着目的接近她、对她好、利用她。
她什么时候也能遇到这样一个人呢?陪着她、伴着她,和她一起跨越艰难险阻……
带着叹息般的期望,顾婧柔的身影隐没在宫墙之后。
亭中,阮问颖娇嗔着把发丝从杨世醒手中抽出:“好了,你别玩了,当心扯断我的头发。”
杨世醒含笑道:“我明明是在替你梳理青丝,怎么就成扯了?你可不要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