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毕,宜山夫人开始与宾客交流所学心得。阮问颖停笔抬头,发现双雅坐得额头都出了一点汗,不由微感好奇:“怎么了?房里很热吗?”
双雅连忙摇头:“没有,我不热。仙女姐姐继续写,不要管我。”
阮问颖莞尔:“我已经写完了。你不必这般拘束坐着,可以放松一点,也不要再‘仙女姐姐’、‘仙女姐姐’地喊我,喊我颖姐姐就可。”
“颖……?”对方发出一个有些困惑的音节。
阮问颖把字在纸上写下,让谷雨递给她:“就是这一个字。”
双雅接过纸,低头细看了半晌,点点头:“双雅记住了。仙、颖姐姐,我能把这份纸带回家吗?你写的字真好看,名字也好听……我想学着写一写。”
不过一个单字,照理来说不值当什么,可阮问颖身份特殊,宫中情势又未明朗,是以哪怕知道出事的风险很小,为了以防万一,她也还是不能让自己的真迹流落在外。
谁知道这会惹来什么祸患呢?防患于未然的道理总要明白。
她微笑道:“不是我写得好看,是这个字本身就好,不论谁写都一样。”
她示意谷雨新写一张,把它和双雅手中的那张交换:“你瞧,是不是差不多?”
双雅拿着新得的纸,抿嘴瞧了她一眼,垂下眸,不让失落的神情表现到面上。
她虽然开蒙不久,但两者之间字迹的差别还是能看出来的,很明显仙女姐姐亲手写的要好,而且好得多,比学堂里教她的先生都好。
可是看出来了又怎样?仙女姐姐是高贵立在云端上的人,愿意同她说话,已经是她天大的荣幸,她不能贪心更多。
她乖巧应声:“双雅听仙女姐姐的……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仙女姐姐可以告诉我吗?”
阮问颖没有看出双雅的心思,就算看出了也不会在意,她愿意同面前的小丫头亲近,不代表她就要忽视风险。
她也没有纠正对方又叫回去的称呼:“是聪明、伶俐的意思。这个字笔画虽多,但很好记,你回去后请教学堂里的先生,就能知道它怎么写了。”
说到这里,她忽然想起去岁宜山夫人答应她不兴学堂一事,轻咦一声道:“对了,你们那怎么建起学堂了?你可知它是由哪位大人出资兴建的?”
第232章 兴民苑亦是官府,杨世醒亦是官府中人
双雅茫然道:“我不清楚……大家都只说官府, 没有说具体是哪位大人办的。”
她在说话时有点紧张,担心这个回答不好,会让仙女姐姐不满意。
阮问颖却已经得到了答案,既然没有指名道姓, 那就说明学堂的兴办与个人无关, 是朝廷的意思。
之前也听杨世醒说过,把新稻谷发放给京郊农户之后, 会试着办一两处学堂。当时她以为这事要再等两年, 没想到现在就办了, 也不知是陛下的意思还是他的意思。
她继续询问:“那你知道官府新发给你们的稻谷,是从哪里来的吗?”
双雅继续茫然:“自然是从官府那里来的。”
说着, 抬眸觑她一眼, 小声道歉:“对不起,颖姐姐, 我太笨了, 什么都不知道……”
阮问颖温柔微笑:“没有,你说得很对。官府发给你们的稻谷自然是从官府里出的, 不会是别处。”
兴民苑亦是官府, 杨世醒亦是官府中人。
旁人不知晓谁在背后出了力没关系,她知道就行。
一想到杨世醒付出的心血能使更多百姓得安,阮问颖心里就升腾起一股骄傲和自豪感。
她虽为凡俗中人,希望心仪人的功绩能为世所知,被人称颂,但没有也不遗憾, 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头, 随着日积月累, 总有一天, 人们会知晓他做下的一切。
之后,阮问颖又询问了双雅几句话,都是关于稻谷和学堂方面的,准备等改日入宫时讲给杨世醒听。
又过了稍顷,阮淑晗踩着宜山夫人的讲会末尾回了雅间。
阮问颖瞧她面容平静,既无欢快之意,也无黯然之色,估量着她应当是没有和徐元光与君绝,至于有没有和好或更进一步,那就看不出来了。
她示意谷雨把双雅领去偏室,起身迎上堂姐,关切询问:“姐姐可同小徐公子把话说清楚了?”
阮淑晗露出一抹似忧愁又似释然的笑意:“算是说清楚了吧。”
“他向我赔罪,说都是他这个兄长不好,才会使别庄一事发生。让我给你捎个话,说他对此感到万分羞愧,如你愿意,他希望能上门向你请罪。”
阮问颖听得有些失笑,心想这徐家父子还真是一脉相承,都喜欢给人负荆请罪,好像这是所有万难的解决之法。
她倒不介意徐元光上门赔罪,左右是他们徐家欠她的,她受得起。可如果阮淑晗日后真的要嫁给他,徐阮两家结亲,这桩事就有些不好看了,难保不会有人对此说长道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