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谣+番外(312)

此项任务危险系数极高,御医并非专业人员,瑞国必定会留了后手。老郭的嗓子应该就是那时,或自愿或人为损坏的,为的就是被抓住时,不会透露情报。

调查男子身份的之事还没完成,淳王府的马车先回了皇城,据李念口述,两年前受灾的几个村庄里,没有老郭这般样貌体型的成年男子,更没有聋哑者。

案件似乎又陷入了僵局,明知道对方的身份,就差撬开所有答案的关键性证据。

在牢房踱了几步,陶若寒今日暂停了审问,离开了刑部大牢。该如何应对审问,想必老郭早就想好了对策,那他偏不提审,拖得久了总会有人自乱阵脚。

翌日,男子身份依旧没有查明,陶若寒干脆连刑部大牢都没去,气定神闲地翻阅手中卷宗。男子被抓了两日,迟迟不回去复命,幕后主使者才是最为心急的。

西旻宫与素尘宫中一切风平浪静,这两日都是紧闭宫门,昨夜吹了一晚上的大风,气温又降低了几度。

在抓捕老郭的第三日,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刑部官员拿着男子的画像各村询问时,有人认出了男子的身份。男子是冯铺镇村民,叫祥子,还有一个妹妹珍儿,三年前珍儿嫁给了一个富商做妾室,他们一家人便搬走了,以村民的话说,是去享福了。

刑部官员又根据村民的信息,找到了富商的府邸,一听是来自皇城的官员,富商吓得跪下磕头,有问必答。

珍儿生的貌美如花,富商确实喜欢,也用轿子风风光光的娶进了府上,还养着她一家子人,不知花了多少银两。可好景不长,珍儿迟迟怀不上身孕,调养滋补了许久也不见效,渐渐失了宠。

再后来,富商有了新欢,便狠心休了珍儿,将人赶出了府。这事在各村中传播速度极快,没几日就闹得人尽皆知。珍儿脸皮薄受不得风言风语,在一日清晨离家出走,至今生死未卜。

为了养家,祥子接了几份工,每日早出晚归,别提多辛苦了。有一日他很早就回了家中,说是找了份赚钱多的差事,还把父母一同接走了,至于搬到了何处,便不得而知了。

听了刑部官员回禀后,陶若寒眉头紧锁,祥子只是一介村民,既没读过书,武功也仅仅是三脚猫功夫,这样的人如何会寻到高报酬的差事。怕是被骗去为人卖命,其父母也被控制住,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招供。

陶若寒整理了一下目前的卷宗,起身去了刑部大牢,亲自提审了祥子。这次他没再用刑,甚至还让医官给祥子处理了伤口,对于这样的犯人,心理比身体更容易击溃。

把一杯温水放到了祥子面前,陶若寒并未急着审问,目光停留在对面人身上。

一日未进食水的祥子,嘴唇干得起了一层皮,他一再犹豫,还是端起了面前的茶杯,一口气喝光了。囚服上的血迹干透后,布料粘在了伤口上,又随着动作撕扯开,让他倒吸一口冷气,额头瞬间渗出了冷汗。

命人给祥子杯中添了温水,陶若寒这才打开了卷宗,声音中冰冷的没有一丝感情,“现在可以招供了吗?祥子。”

祥子明显身子一僵,看向陶若寒的目光中带着惊恐,不停咽下的口水,暴露了他此刻的慌张。沉默了许久,他断断续续地开口道,“我…不知道…你,你在说什么。”

“不要怀疑刑部的办事能力。”陶若寒盯着祥子,给了一种莫名的压迫感,“别以为你闭口不言,就能保父母无忧,你死在了刑部大牢,没有了利用价值,谁还会管你父母的死活。你招出幕后主使者,我们将人抓了,才是明智之举。”

陶若寒又补充了一句,“若你能协助破案,也可减轻刑罚,早日出去与父母团聚。”

闻言祥子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似是在衡量陶若寒话中的可行性,交叉在一起的双手不停揉搓。他叹了口气,抬起头缓缓开了口。

刑部官员拿起毛笔,记录了祥子的供词,审讯室内只有笔尖划过宣纸的声响,与祥子断断续续的说话声。

翌日,陶若寒把审讯记录呈给了李律,得到抓捕令,带着人去了后宫。

安昭媛正在内殿闭目养神,前几日派去于铺镇的侍从,至今未回来禀报消息,她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青玉清早就去打探消息了,方才回来,她睁开眼睛,嘴边的话还没问出口,就听青玉焦急地说道。

“娘娘不好了,陶若寒带人来了素尘宫。”

--------------------

第一百三十一章

========================

比起青玉的慌张,安昭媛沉稳了许多,她坐起身,还用手扶了下头上的发簪,整理好衣衫,转头看了眼青玉,“本宫平日里是如何教你的,把气质端起来,一切如常。”

上一篇:易主下一篇:贤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