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谣+番外(281)

正殿里,坐了三位王爷,争取良好表现的淳王,以及被燕王一大早就顺道薅过来的衡王。衡王李泽不停地打着哈欠,他昨夜在妾室房内折腾了许久,觉还没补足,就坐在了这里。

李念倚靠在座位上无所事事,便起身走到门边,同侍女们闲聊了几句。他进宫次数多了,又为人亲和,宫中侍女都不怕他。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燕王李筠目光转向门外,见李念身旁围了两个侍女,偏过头咳了两声。他喊来侍从,把淳王请了进来,“陛下要是看到了,成何体统。”

“放心,陛下这个时辰不会过来。”李念从盘子里拿了个红提,放入口中。

见李念不放在心上,李筠也没再说话,目光停留到了燕王妃郭沁身上。郭沁正坐在五公主身旁,两人聊着育儿经,如今她小腹微微隆起,又有了身孕。衡王妃以身体不适为由,未一同进宫,对此两人反倒更自在了。

看了眼又打了个哈欠的李泽,李念决定去陛下那里下盘棋,他近日精进了棋艺,定是不会再输了。刚走到殿门处,就看到了成赫王府的马车,他顿时觉得有意思了起来,直接转身又回去了,下棋有的是机会,见皇叔可是机会难得。

李闵带着王妃到正殿时,本就不是很活跃的气氛,更是无人说话了。他看向殿内陌生的面孔,一个都对不上名字,只有李念先前见过。

“皇叔请。”李念笑着迎了上去,行了礼数,他带着两人去了距离中间正座,最近的位置。有了他的介绍,殿内几人纷纷起身行礼,再坐下时,多了几分拘谨。

其中,先前和李闵有过一面之缘的,就只有衡王李泽了。他出生时李闵尚在皇城,入宫参加了宫宴,亲手抱过他,还送了一把长命锁。

那时襁褓中的婴儿,早已满脸胡须,孩子都生了几个,李闵自然是认不出了。

李念坐在身旁和李闵闲聊,在知道了这层关系后,很不厚道地把李泽拉来调侃了几句。李泽这个人粗俗不拘小节,和谁都能说得来,他一开口,微妙的气氛就缓和了回来。

正好这时李简到了,李念瞅准了机会,起身走过去亲热地搂着九弟的肩膀。他目光向后瞥了一眼,给了四公主一个不算和善的眼神。

看着李简坐在了李筠身旁,被针对的四公主面色阴沉,被驸马拉着去了相距较远的位置。如今淳王是陛下身边的红人,她自是惹不起的,也就默不作声地翻过了这个小插曲。

时辰还早,李闵同几个皇侄客套地聊了会,便以向陛下谢恩为由,带着王妃出了阳景殿。离宫太久了,他不记得去光华殿的路线,便请了李念带路。

此时,崇王府的马车刚刚驶入宫中,与李闵一行人擦肩而过。李钰下了马车,他今日穿了领口较高的长衫,原因为何,尚不可知。李忻跟在身后,眼中含笑,似乎心情不错。

光华殿内,李律应是早就料到皇叔会进宫,得了执徵禀报,并无意外,把人请了进来。

“皇叔不必多礼,赐座。”吩咐侍女上茶后,李律屏退了殿内的下人,今日休沐,他起得比平日里晚了些,一身便装,多了几分随意洒脱。

意料之中客套的话语,李闵这次来,倒是比先前放松了许多,也偶尔聊上几句近日府上之事,多是些琐碎平常的小事。居高位者,常思虑不得闲,他知道李律爱听这些。

只是聊到了偏远乡镇时,李闵随意地说了句,“臣先前住的村庄里居民不多,来上几日,便可大致混个熟络,百姓和善民风淳朴。前一年来了几个居民,从生活习惯上来看,像是外族人。”

李律闻言目光微转,皇叔口中所说之言,必有深意。但当下并不是详谈的好时机,人多眼杂,他便端起手中茶杯,轻抿了一口,“朕倒是很好奇偏远乡镇的民情,还望皇叔闲暇之余,多说与朕听听。”

“这是一定的,只是今日不便,隔几日臣再入宫觐见陛下。”李闵说完,起身行礼后,带着王妃离开了。微风吹起他额前的华发,又落回了青丝之间。

方才的话,也是李闵与夫人回皇城的原因,偏远乡镇与边疆相距甚远,何以会有外族人到来,太过蹊跷了。先不说这几个人是如何进的沐国,能找到此处,绝非巧合。

他们长相与沐国百姓极其相似,不像突厥、西域、储国人如此的好分辨,最开始李闵还觉自己多疑,但从言谈举止中,还是发现了端倪。

国家强盛,则国泰民安,李闵活了大半辈子,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年少时低调行事,为自保在偏远乡镇待了将近三十年,如今千里迢迢回到皇城,亦是带着义无反顾的决心。

上一篇:易主下一篇:贤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