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谣+番外(222)

施云是从士兵一路拼杀,成了将军,身上伤疤都是曾经浴血拼杀的证明,他不怕死在战场。但他必须回去,禀报旻帝内鬼一事,此事只他知晓,内鬼不除,厉国又该如何安宁。

脚步再快,也比不过马蹄,陈校尉带队在追赶中与陈硕军队会合,继续追赶已可看见身影的施云军队。在距离山脚不远处,将人拦截包围。

厉国士兵围成一个圆,长剑向外,与沐国士兵对峙。圆的中心,施云抽出长剑,目光微转,脑中算计着到山脚的路线与可行性。若是强行杀出一条血路,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施云抬手做了一个手势,厉国士兵变换队列,以右后方为突破口。只是还未动手,脚步声由远及近,陈校尉带兵赶来。

两队沐国士兵将人团团围住,实力差距明显,施云突出重围已不可能。

陈硕在马上居高临下地盯着施云,眼中闪着寒光,方才唐钦派去的侍卫跟随在身旁。咳了一声,他开口说道,“胜负已分,反抗毫无意义,想必你也不想同渝国军队般全军覆没。天将要亮了,缴械投降或许还可留下一命。”

“厉国将士,宁死不降。”施云咬着牙,抽出长剑,厉国士兵见状也呈攻击之势。

沐国士兵的包围圈逐渐缩小,长剑几乎可以随时取其性命,陈硕一声令下,叫停了士兵。与施云目光相接,继续说道,“你甘愿死在他乡吗?以你的身份,厉国君主定是会救你回去。”

啐了一口唾沫,施云不再说话,依旧做了相同的手势,从右后方拉扯。

仅剩的一小部分厉国士兵远远不是对手,长剑从各处刺来,根本找不到突破口。此时出击无疑是在送死,甚至伤不到沐国士兵分毫。

长剑抵在施云脖颈,厉国士兵也皆被控制,缴了手中武器。一时间,安静得有些怪异。

高傲如施云,也看清了战局,誓死抵抗也亦是如此了。可他一直沉默不语,做出决定,比杀了他还要难受。就在犹豫之际,沐国士兵出剑,被刺伤的厉国士兵倒地,痛苦的□□。

施云咬着牙,手上青筋狰狞,为了护住手下士卒,他最终忍下了怒气,扔掉手中长剑。生死一念之间,他抬起手,以示降服。

沐国士兵将施云的长剑踢远,等待陈硕的指令。陈硕让陈校尉先行骑马回去禀报,又命令士兵取出麻绳,结实地把施云及其士兵捆住。施云原本还在抗争,几人按住他反绑上双手,也不得不顺从。

陈硕脸上面无表情,他终究还是一言不发,拉着缰绳调转了方向,回了城门处,带着俘军与唐钦会合。天边泛起一丝光亮,这场起于夜晚的突袭,就此彻底的结束。

城门不远处,一个木制房屋内,杨一被麻绳绑住关在里面,外面把守了多名侍卫,将木屋围住。门上缠绕着厚重的铁链,铁链用特制的锁锁住,外力不可破坏。

郑宇走下城楼,与守备的侍卫打了招呼,他手中拿了一把钥匙,打开了铁链上的锁。

听到声响,杨一抬起头,晨光破晓,光亮透着门缝渗透而入。两个侍卫左右钳制住手臂,把他拖出了木屋。

此时,陈硕带队归来,施云跟随在队伍之后,与杨一目光相接,而后又快速错开。

至于焦灼对峙时,杨一为何能扔出长枪,救下唐钦,是因杨一说出了‘靖岚公主有话代于唐将军’。这才有了空隙捡起长枪,扔向刺客,取了刺客性命。

说起杨一,也是有着诸多故事,年幼时父亲故去,母亲辛苦拉扯几个儿女,生活清苦。母亲读书少,他排行老一,便因此得名。

没过几年,发展迅速的厉国不甘于眼前的利益,开始与邻国冲突不断,大批将士战死沙场,伤亡惨重。百姓生活困苦,艰难维持,数年的战争耗损巨大,各国选择停火,互派使节,直至如今。

在看似缓和的局势下,暗藏着阴谋算计,厉国曾多次派使节前去沐国,却无示好之意,言语中满是剑拔弩张。宣帝早无容忍沐国之意,奈何军中并无再战的条件,只得暂时按兵不动,军队募兵扩充实力。

杨一正是因此进了军营,那年十五岁,不是所谓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而是为了不再受冻挨饿,以及微薄的一点点俸禄。身体单薄又毫无基础,就连跟上操练进度都很吃力,杨一拼命咬着牙坚持。

在军中不过两年,局势便有了大的转变,先是沐国换了皇帝,丞帝继位,而后厉国吞并了实力孱弱的元国,国力大增。宣帝便借此机会,派兵攻打了沐国,杨一便在出征的队伍之中。沐国也早有准备,派兵应战。

眼见了战争的惨烈,无数逝去的生命,都在刺激着杨一的神经。在好友死在自己面前,鲜血喷溅在脸上时,他机械地挥舞起手中长枪,像疯了般,拼杀。

上一篇:易主下一篇:贤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