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汉武帝比命长(310)

刘彻诧异:“这么快?”

“江充想干出点事,证明他自己,也讨你欢心,还能磨叽多久。”卫莱对黄门说:“去告诉公主,陛下说的,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无规矩不成方圆。”

黄门知道可以走了,然他主子毕竟是天子,总要给天子足够的尊重,“陛下……?”

“皇后说的很对。”刘彻道:“退下吧。这里不用你伺候。”

黄门知道,可以用饭去了。

欢快的出了正殿,传好话就准备走人。发现金俗公主一动不动,黄门叹气,指了指东面。

金俗公主眼中一亮,赶在关门前,只身一人进了东宫。

太后顿时觉得她脑袋一抽一抽的痛,“你不知道外人不能在宫中留宿?”

“母后,女儿也是别无他法。”金俗进去就跪。

太后叹气:“起来慢慢说。哀家是怕陛下知道哀家留你,哪日哀家说错了话,他又拿今日之事挤兑哀家。出什么事了?”

金俗不敢耽搁,快速把她儿子为了赶在城门关之前入城,走了驰道,结果充一伙人堵住,连人带马被抓了起来的事说一遍。

太后就知道又是为她儿子来的。

自打那孩子长大,就没撑过三天不惹事。

金俗公主说是公主,其实是县君,只是仪比长公主罢了。

她儿子惹了王侯将相,人家自然敢跟她理论到底。金俗公主搞不定,只能太后来善后。

太后现在一想到她那个外孙就烦,同样留有她的血脉,怎么就跟曹襄差那么远呢。

多年多年以后,太后熬一个有一个闺女,她最小的外孙长大了,太后再回过头看金俗这个儿子,猛然发现他也不是那么的可恶。

而今太后不知这些事,烦躁的问:“皇帝怎么说?”

金俗期期艾艾地把刘彻的意思表达出来。

太后又问:“江充那边怎么说?总不能要了他的性命吧。”

“那倒没有。”金俗弱弱地说:“就是让,让儿臣拿钱赎人。母后,凡事的又不止他一个,陛下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太后打断她的话:“别扯陛下。除了他还有谁?”

“太子和卫长今天也出宫了。”金俗道:“儿臣听报信的奴婢说的。”

2("我和汉武帝种田");

第117章

(我和汉武帝种田);

太后的头更疼了,

她这个闺女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鬼话。

当初接她回来的可是皇帝。

不提这层关系,就说她那儿子,

还没淮南王翁主刘陵矜贵,她居然拿他跟皇帝的儿女比。谁给她的底气?总不至于是她吧。

金俗敢来,还真是太后给的底气。

太后时常在闺女面前抱怨刘彻如何如何气她,如何如何跟个昏君似的。平阳长公主她们跟着太后长大,很清楚她就是气得破口大骂,也不能当真。

说句难听话,皇帝杀了她,

太后心里还是向着她儿子。

金俗这个半路回来,

还不甚懂皇家规矩的人,

哪里知道太后最是口是心非啊。

听得多了,太后又瞧着她日子远不如平阳她们,

经常以各种名补贴,

久而久之,

她就以为有太后作为后盾,

她家孩子真可以为所欲为。皇帝也不会把他怎么着。

太后又怕自己会错意,

便问:“你是说卫婉他们也是从驰道回来的?”

“不走驰道他们能走哪儿?”

太后明白,

金俗不过是听人说的,不曾亲眼看到。兴许那鬼丫头并没有走驰道。然现在不是纠结这一点的时候。

太后道:“你大概不知,除了婉婉和据儿,你姑母馆陶也可走驰道。婉婉和据儿定是陛下特许的。你姑母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在世时下的懿旨,馆陶有恩于陛下,

太皇太后不在了,

皇帝也没收回成命。这么说吧,只要她活一日,那驰道就对她开放一日。你儿得了谁的允许?”

金俗被刘彻接回来的前两年,

窦太后把持朝政,皇帝没什么威信,那驰道是皇亲国戚谁想走谁走。后来刘彻,三公九卿都怕皇帝挑错收拾他们,自然不敢走驰道。然馆陶公主这些手持懿旨的人,还是跟以前一样。

金俗瞧着驰道有人走,而她每次跟妹妹们从宫里出来,她们都要走驰道,金俗潜意识里便认为,这驰道只要是皇亲国戚,皆可自由通行。

而今一听太后的话,金俗的第一反应是,还要太后或陛下的旨意才行啊。

“母后,您——”

太后人老成精,除了面对不按常理的刘彻时她会傻眼犯糊涂,其他时候都精明的很。一看到金俗欲言又止的模样就开口道:“哀家劝你不要说出来。皇帝和哀家这个太后确实有无上权力,但权力也要慎用。否则和那秦二世有何区别?”

元月月半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