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城城门已闭, 村子里也没有大夫。
薛小安给王瘸子换了干净的衣裳, 见王瘸子身体迟迟未暖, 便在屋里堆了个小火堆烧了起来。种田人没米吃, 卖柴人没柴烧,这就是穷人家的生活。他们今天刚好把家里的木炭卖完,只能这么将就着了。
原本,王瘸子多冷都不会在屋里烧柴烧炭。一方面是他舍不得,另一方面家里毕竟还有王采儿这么一个傻孙女在,如果不小心引了火,家里一旦烧起来,问题就大了。
王瘸子曾经叮嘱过薛小安,就连王采儿都记得。王采儿本想让薛小安不要这么做的,但她莫名地有点不敢阻止她,只能乖乖地看他在王瘸子床前烧火。
渐渐地,王采儿发现屋子暖了起来,原本坐在王瘸子身边的她,主动往火堆边靠了靠。
薛小安起身去看王瘸子,发现他唇上有了些血色,安心了不少。
此时,雨渐渐停了,屋里的柴火也烧成了炭,薛小安发现王瘸子还是不醒,呼吸仿佛也变得微弱了些。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薛小安哑声说着。
三人中,王采儿早早换了衣,王瘸子也一直被照顾着,唯独薛小安,还一直穿着之前的湿衣,忙碌、担忧、疲倦,薛小安的脸色不是一般的难看。
薛小安最终还是决定去找里正,他灭了屋子里的火,带上王采儿,打起灯笼去找人。
此时夜已渐深,村子里的人大多都歇下了,整个村子漆黑一片、静悄悄的。
王采儿没有在夜里这么出入过,她觉得就跟在屋子里烧火一样,她现在出门、也是违背爷爷,‘不听话’的行为。但她信任薛小安,所以还是跟他来了。
他走好快……
天黑王采儿不习惯,走得就慢些。她有些不开心,主动去拉薛小安的手,想让薛小安牵她。
“别害怕,马上就到了。”薛小安仍然没有发现王采儿的依赖,他以为她怕黑,牵着人,将她往自己身边拉近些。
两人就这样赶到了里正家。里正原本已经睡下了,晚上被人吵醒,脾气有些不好。等听闻是王瘸子出了事,里正还是披了外衣,叫上村子里的一个有经验的老人,跟着一起去看王瘸子。
里正一进门,看见王瘸子在病床上的模样,就知道王瘸子快不行了。
里正凭经验,伸手到王瘸子的被子里摸了摸他的脚,回头安慰薛小安和王采儿道:“还好,脚还是暖的……”
里正不知道,他随口一句话,对薛小安会造成怎样的伤害。薛小安很清楚,将死之人,脚才会发凉。
老人上前翻了翻王瘸子的眼皮,探他额头,又看了看他的伤。
薛小安见状便道:“爷爷头上没有伤!”
他仔仔细细检查过了。
老人听言松了口气,猜测道:“你们在山上发现的他?那可能是病晕的。”
“可是发现的时候爷爷摔在坡上……”
“都多少岁的人了!这身子骨,冒雨病了,头晕打滑也不是没可能。”
这样,老人带来的跌打药,可能就没什么效果。老人其实也是久病成医,但他的那点本事,其实和王瘸子也差不了多少。王瘸子曾是个猎户,常年一个人在山上,什么都会点,老人能帮上的忙,也不过是带来家里自己采摘的一点伤寒药。
“我也说不准。”老人见王瘸子情况不好,也不敢乱给他下药。他怕薛小安不理解,还特意与他解释道:“村子里没大夫,我也不是给人看这个的。我这里就有点伤寒药,家里人平时病了就给他们吃点,你要是想试试,我也可以给你拿一份。但是人能不能治,治不治得好,我都拿捏不了的。”
“哎呀,叔,瞧你说的话,人都病成这样了,死马当活马医了。”
里正是个性情率直的人,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求到老人这,人家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哪里有人出事会倒回来责怪的。如果这样,村子里的人都会看不起他,不会让他闹的。
老人也是看薛小安眼生,这才多说了两句,得到里正点头,便安心地拿出自己的药草。
薛小安一眼就认出、老人药草里的主药,就是当初王瘸子给王采儿熬的那种。
薛小安内心乱成一团。至少,老人不是在给爷爷乱下药,可是这个药,真能救下爷爷吗?
薛小安被里正两句话说得很是不安,他没有任何办法,也只能选择信任里正他们。
万幸的是,王瘸子还会吞咽,薛小安给王瘸子喂下药后,里正和老人在那里留了一阵,帮忙观察情况。
里正和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知道王瘸子是去上山砍柴,一下就说出了王瘸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