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洵看向她:“既如此,想来孟小娘子就不必离开长安,前往洛阳。”
孟锦绣看看江洵,发现他双唇紧抿起来,似乎一副很紧张的样子,她反倒笑了起来:“的确不必去了。”
孟锦绣笑过之后,又摇摇头:“其实儿后来仔细想过了,莫说那人不是阿耶,就算是,儿也未必会去的。”
孟锦绣说完,迎上江洵的注视,又解释似的补充道:“先不说那位孟公已经另有家眷子女。单单说这长安城的友人、眼下这间食肆,就是怎么也丢不开的。更何况,还有江少卿说过的那些美食美景,儿还未来得及一一体验呢,江少卿说是不是?”
孟锦绣将这一席话讲完,感觉自己心中蓦然间松下来一块,笑盈盈的抬目朝江洵看去。
就见明晃晃的灯烛下,江洵突然间眉眼舒朗开来,低低笑了一声。
他说:“孟小娘子说的极是,的确、怎么也丢不开的。”
第60章 鸡肉蛋卷、顺路(捉虫)
自那日同江洵谈过话之后, 接下来这几日,白日却不常见到江洵。
似乎临近年末,大理寺中忙碌了起来, 每每江洵来的时候,皆是傍晚时分, 有事甚至夜晚才匆匆赶过来,却不吃饭, 只站在门口那棵榆树之下, 安静等孟锦绣关门打烊, 再陪她同走一段夜路。
阿萝对这举动表示十分不解, 她冥思苦想了好几日,最后朝孟锦绣问道:“小娘子, 江少卿每天晚上都来, 是为了特意陪小娘子回去的吧?”
孟锦绣正手里拿着竹夹子, 将腌制好的羊肉放在铁板上烤, 见阿萝还在纠结这件事, 不由无奈的看她一眼, 再摇摇头:“应该不是,可能只是顺路罢了。”
阿萝:“顺路?可是咱们每晚都是往南边走,江少卿家却在北边, 哪里顺路了?”
孟锦绣将翻羊肉的动作停下,依照阿萝的话仔细想想,发觉似乎确是如此。阿萝见小娘子突然不说话了,只弯起眼睛笑起来,只得疑惑的看她两眼, 自顾自的纳闷起来。
到了第二日中午,郑迁独自一个人前来的时候, 听到阿萝的疑问,才点点头,解了孟锦绣二人的疑惑。
郑迁一脸神秘的说道:“这些时日,大理寺上下皆忙的脚不沾地,听说是刑部里面出了事情,圣人震怒,如今让大理寺暂时接管刑部的事情呢。江砚之每日往返大理寺和刑部,时不时还要进宫向圣人汇报,忙起来怕是连饭都吃不上。”
孟锦绣手上摆盘子的动作一顿,不由得惊讶抬头:“竟是如此吗?可是让大理寺插手刑部的事情,于规矩上似是不合?”
郑迁拿起筷子来,耸了耸肩:“谁叫刑部中出了大纰漏呢,这会子便也顾不上合不合规矩了。更况且,江砚之是圣人颇为器重的小辈,又有崔公在一旁镇着,料想朝廷内无人敢出来反对。”
孟锦绣听着郑迁的话,不禁想到先前,江洵在东市中秘密寻找贼人的事情。先前她就猜测,这贼人牵扯了朝廷官员,如今看来,牵扯的竟是刑部中人,难怪当初江洵行事如此谨慎。
孟锦绣思及此,无声抿了抿嘴巴。
郑迁却已经笑嘻嘻的用筷子夹起盘中那羊杂来,先是吃了一口羊杂,又喝两口汤,而后感叹:“孟小娘子这羊汤熬的真好,味道比我酒肆中那大厨熬出来的还要好些,不如将汤底的方子卖给我如何?”
孟锦绣方才正在出神,当听到郑迁的话之后,好奇的朝他看看。
孟锦绣奇道:“郑郎君要买这羊汤的方子吗?不过,我观郎君酒肆中那水盆羊肉,味道已属上乘,若是突然换了汤底,客人们反而未必会喜欢。”
郑迁也只是随口说说,他对什么都不在意惯了,听孟锦绣这么一说也有道理,便点点头作罢。
见孟锦绣转身要走,郑迁犹豫了一下,又问道:“孟小娘子近日,可见过崔九娘?”
孟锦绣顿住步子,看着郑迁拿用手摸鼻子,很是忐忑的模样,她挑眉笑笑:“倒不曾见过,若是郑郎君想九娘的话,不如亲自去大理寺找找。”
孟锦绣说完这句话,就见郑迁脸上神色变换几次,一副很是纠结的模样。孟锦绣嘴角上扬起来,不再多说话,转身绕过了青竹架子,留郑迁一个人坐在原处陷入纠结。
当天晚上,当食肆关门打烊的时候,才见到披星戴月赶来的江洵。
孟锦绣朝身旁阿萝惊讶的摇了摇头,她自将食肆的门窗关好,然后便朝那棵榆树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