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忙道:“是掌殿张璃,说是太后娘娘感念昔日仁清太后照拂之恩,手抄经书供奉了,想送去帝陵。”
唐昀顿时惊诧得不行,太后何时有这样的心胸了?
简直天方夜谭啊。“叫她进来。”
张璃进殿后,忙不迭将手中手抄经书奉上。
唐昀略略瞧了一眼,心中疑惑便解开了。
那上头的字虽然与太后的字迹极像,已然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李太后养尊处优,平时极少书写,又因年岁上涨,很难如年轻人一样能手抄经书许久也不疲劳。
这样通篇规整的字,绝不是太后抄写的。
不过他也没妄想要李太后亲自抄写这些东西,她能以自己的名义送来这几卷经书,便足以掩饰许多事情了。
“太后仁慈,明日朕会亲自前往寿安宫给太后问安。”
张璃长舒一口气,“太后还有一事要奴婢告知陛下。”
唐昀言简意赅,“说。”
“承恩公世子夫人邱尽霜早年便患有脑上的毛病,近年来在府中也常病情发作,说出许多癫狂不实之言,此次在外酒醉发病,也是病重的缘故。眼下邱氏已然回府卧病,只是医师断言,恐活不长久了。”
第309章 兄长归京
唐昀眸光幽深,“邱氏素来与太后亲近,替朕宽慰太后。”
“是,”张璃福身,“奴婢告退。”
瞧着她的身影走远,吴英纳闷儿不已:这李太后,何时这样通透了?
“吴英,替朕传旨。”唐昀拉开宣纸,金笔题字。
吴英侍立在一旁,只看到末尾的几个字:长陵侯府,降爵一等,为伯府。
拿着圣旨出门的时候他不禁感慨,这些世家大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不好生教导子女,最终坑害的也是自己个儿。
长陵侯府怎么说也和宫中李太后沾亲带故,仁清太后离世,一年的孝期是怎么都该忌讳着的,可这才三个月不到,就做出这般举止。
百年的侯府,就因为邱尽霜一人,大半基业散尽。
不过也难怪,在这个节骨眼上能做出大摆筵席之人,教出来的女儿又能好到哪里去?
上梁不正下梁歪。
他不再感慨,脚下生风出宫去了。
长陵侯府的衰败是众人意料之中的事。不久后,「卧病」的邱尽霜也悄无声息的「病逝」,而当初那场闹剧,由李太后亲自奉上手抄经书一卷告终。
李二爷李享也凭功绩获封从六品上城门郎之职。
时值冬月,顾青礼外放八年,终于归京。顾家二姑娘顾青影也从长白书院赶回京城家中,与兄长团聚。
说来也巧,两兄妹在自家家门口碰上了。
一别多年,顾青礼还担心幼妹不识,颇有紧张忐忑,岂料妹子见他第一眼就笑意盈盈了,“多年不见,兄长怎么跟爹爹一样续上胡子了?”
顾青礼看着眼前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幼妹,眼间的笑顿时晕染开来,“青影长大了。”
越发有了大妹妹当初的模样和风范。
顾夫人出来接时,两眼泪汪汪的,“我的儿啊!一别数年,你受苦了!”心疼完儿子又心疼女儿,“你这丫头,一声不吭地就往相州跑,那会子多吓人,你要是出了丁点儿差错,你叫娘怎么活啊……”
两兄妹哭笑不得。
好在顾玄也出了门来,将妻子捞过来宽慰了好一会子才算好。
“他们兄妹好不容易回家是高兴事,快进屋别冻着了。”顾玄一边哄着顾夫人往里走,一边知会顾青礼,“你大妹妹可盼了你许久。你如今归京了,合该早些给她传消息,莫叫她忧心。”
“是,儿子晓得。”
出任在外,要说他最挂念的,还是刚及笄就入王府的大妹妹。
这么些年,听着京里传来的消息,他每每听着就吃不下饭。
他不敢想,那样一个小小的人儿进了王府该怎么活,面对那些尔虞我诈,妹妹又该如何脱身。
这些年,他勤勉于政事,几欲废寝忘食地想做出政绩来,就是为了能早些立下功绩回京,给自家妹妹当靠山。
如今,总算得偿所愿。
关雎宫正殿,绯紫匆匆进门,手里拿着一封信,“主子主子,大公子今儿下午已到京城。”
顾青昭激动不已,连忙接过那书信来看。
她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才定下心来。
“总算是回来了。”
哥哥是真的回京了,没有如上一世那般困死在渝州……
“大舅舅回京,母妃怎么哭了。”唐泽虽然年岁尚小,可已经能感知到大人们的情绪波动,他连忙从丹青那儿寻来绢帕,要给自家母妃擦眼泪。
顾青昭又哭又笑地把他搂在怀里,“母妃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