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贵妃娘娘只想当咸鱼+番外(263)

蒋忠祥虽不知时隔这么久,良妃为何突然问起,他顿了顿,还是正色回答了,“回娘娘的话,那日是有人当街纵马,可纵马那人当日便死在了京郊,经查乃是刑部脱逃的罪犯。”

“当真这么巧合?”偏偏就撞上了蒋忠祥。

“不瞒娘娘,微臣后来也细查过,可每每查到那人身上,线索就断了。”他苦笑,“微臣寻了任职刑部的好友,亦未查清此事。许是,微臣当真如此倒霉罢。”

顾青昭倒不这样认为,“大难不死,后福无尽。”

到这里,她也就没再追问了。

瞧着日头不早,蒋忠祥便起身告退。

绯紫去送了他回来,很是疑惑地问她:“主子怎么突然问起这个?可是有什么地方不对?”

顾青昭蹙眉,“几日前青影来信,信中提及她去广济寺时,偶然碰见一醉汉,其人高谈自己是宫中嫔主娘娘之舅父,且此人与裴家的家丁有来往,我思来想去,总觉得不对。”

“裴嫔的舅父?”绯紫琢磨着,“裴嫔虽是庶出,可若谈及舅家,那自然是裴夫人的母族人了。”

“也并不一定罢,”红韶猜测,“许是裴嫔真正的舅父呢?可这和蒋忠祥有什么关系?”

“本来我也有疑心,可一直今日他这样一说,我倒愈发肯定,蒋忠祥出事,乃是背后有人故意为之。”她手里捏着茶盏,眸光幽深,“两次都是马车侧翻……未免也太巧合了些。”

“两次?哪里还有一次?”红韶懵得很,很不理解,“怎么这些事情就牵扯起来了?””

沈临却突然瞳孔微缩,“主子是说,裴家大姑娘?”

顾青昭抬眉,“当初齐贤妃曾说过,裴大姑娘待嫁期间,就是因马车侧翻亡故,裴家也是无人查出缘由。若真是意外就罢了,可如果是裴家本就有人隐瞒压下此事……”她勾唇,“那可就有意思了。”

沈临醍醐灌顶,“倒也不无可能。”她细思极恐,“当年的事情本就是悬案,裴家小辈就两个女儿,没了裴大姑娘,自然就是裴氏进王府了。”

“可奴婢还是不理解。”红韶疑惑着开口,“传闻都说裴嫔与裴大姑娘胜似嫡亲姐妹,裴夫人待裴嫔也是视如己出。退一万步说,就算裴嫔真的做了此事,又如何能瞒得住裴夫人?裴夫人自个儿不会感到疑惑吗?”

“我倒是有听闻过一些旧事。”沈临年龄大,宫里宫外的事情知晓不少,“说是当年裴嫔的生母柳氏,姿色格外出众,又十分贤良,极得平国公喜爱,可早年突感风寒,不过短短月余,人就没了。当初曾有传闻,说是平国公夫人善妒,将裴嫔生母杀害。后来是平国公夫人将裴嫔收做亲女,千恩百爱的宠着,外头的谣传才销声匿迹的。”

第204章 北境之危

“谣传也并非见得就是空穴来风,”绯紫听着倒有了些许猜测,“若隐瞒之事,是平国公所为呢?”

如此,就算裴夫人在后院只手遮天,也是难查出。

“这只是妄断,可若要知晓当年原委,只怕是难。”沈临说道。

顾青昭想了想,问她:“裴嫔那生母柳氏,可晓得是何方人士?家中人口几何?”

沈临细思了下,摇头,“只听说,柳氏似乎是昔年平国公在边关打仗时遇到的,后来归京时带了回来收做妾室,至于家中人口,倒是不曾听说。”说完,她又补充了一句,“但边关战乱频繁,在边关讨生活的女子,只怕早没了亲人。”

顾青昭若有所思。

沈临道:“不过二姑娘既然提起此事,说不得那人当真与裴嫔有故,查一查也无妨。许是裴嫔的外祖家人从边关来了京城了呢?”

顾青昭颔首,琢磨着让自个儿父亲查一查。

正巧蔡九进门来汇报事情,听了这话,便道:“说起边关,奴婢倒是听说,北夷人又蠢蠢欲动了。”

闻言红韶就皱眉,“北夷人最是可恶。三年前才将他们击退,如今才多久?竟又卷土重来了。”

大邕宁静了三年,没人喜欢再起战事。

“北夷人以游牧为生,北边常冻寒,草物难生长,一到冬日马匹缺少食料,人亦要缩衣节食。不过他们擅长冰上走马,也擅雪中作战,每逢冬日进犯,以获得粮草养息。”顾青昭端起茶盏微微饮了一口,又道:“先帝朝陛下曾下旨与北夷互通有无,以解北夷之困避免其骚扰北境百姓,可一喂饱了人,北夷的士兵就挥兵南下了。如此时打时和,伤的从来只有北境百姓罢了。”

“可为何不能一举将其歼灭呢?一劳永逸,岂不痛快?”

“北夷境内广阔,戈壁一望无垠,之前不是没打进北夷内里过,可敌军熟悉地形,撤得太快,大邕军队有时候连敌军大本营所在都难以寻得,如此耗费时日周旋,也是劳民伤财。且北夷夏日酷暑冬日严寒,并不适宜百姓安居,即便将北夷收入囊中,亦是鸡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