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也有口吃水井,房子和院子也都是青砖建造的,就连地上也铺着青砖,显得整个院子格外干净整洁。
另外院子里还有一架葡萄,此时葡萄的叶子已经长出来了,显得整个院子生机勃勃。
“这小院可真好!”项英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小院,离开清河的不舍也被冲淡的一些。
不过清河的那个院子项英也只是锁了,她临行前把钥匙给了一把给姜树林,请他帮忙照看一下,她说等几个孩子都成家了,她就回去。
项英在离开清河之前,厉枝给了她一些建议,让项英听了,对未来到是多了些期待,觉得或许她不靠父母兄长,不靠丈夫,不靠孩子们,也能养活自己。
“二婶,你不知道,玉锦为了这个院子,前前后后往市里跑了好几趟,最后还是查院长给介绍的,这原来是他妹妹公婆住的,后来老俩口走了,院子就闲置了。”
汪阳见项英喜欢这个院子,也很高兴。
因为汪阳很忙,把人送到没多久就得走,项英还让厉枝拿了不少清河带来的特产给汪阳,就连小朱都有份。
汪阳也不客气,还说以后要经常过来蹭饭。
--------------------
第五十章
==================
送走汪阳,厉枝把从清河带来的家当归置了一下,房子里原先有不少家具,不过床和柜子是李玉锦买的全新的,他知道项英也有洁癖,不喜欢用人家用过的东西,特别像床和柜子这种东西。
其实严格来说,李家人都有洁癖、包括已经离婚的厉枝。
原本李玉锦打算,在他们部队旁边的兴隆大队,给项英租房子的,但厉枝跟他说了下自己的想法。
她说项英身体虽然好了,但也不太会种地,也不太懂养殖,对于农村人拥有的技能一窍不通,所以她说不如在市里给她租个院子。
项英的缝纫手艺很好,甚至还会刺绣,原主很多漂亮的衣服都是项英给她做的。
所以她就建议给项英找点事做,这样也能让她不总是想着李弘文。
虽然现在不允许私人做生意,但裁缝这一块,限制却不大,因为这年头成衣还很少,大部分人都是扯布做衣裳穿,要是限制裁缝,那谁给大家做衣服穿。
她让项英也不必挂牌子,就先从左邻右舍开始,只要手艺好,样式好,以江市的消费水平,项英一定能把生意做起来。
在项英安顿好的第二天,厉枝就找到一张快过期的缝纫机票,去给项英买了一台缝纫机,还有熨斗和剪刀。
缝纫机票,还是当初张建明给她的那些工业票里的,其它票不是被她用了,就是换了别的,不然时效性一过,就作废了。
面料暂时她没买,因为项英自己就带了不少来,她那些面料,可比如今的面料要好很多。
厉枝就让她先自己做几身新衣裳,项英不仅长的好看,身材也符合这个年代人的审美,虽然只有一米六,但却玲珑有致,穿什么衣服都好看,她来做模特,最合适不过。
虽然项英更想厉枝给她当模特,但想到她现在是军人身份,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项英家周围住的,都是单位职工,素质不错,又离军区医院近,安全也有保障。
外加还有雪狼,她自身也跟厉枝学了一些防身的招数,因此到也不用担心项英的安全问题。
不过即便如此,厉枝还是每隔几天,晚上就要抽空过去看她一回,顺便给她带些东西。
项英来了没多久,就和周围的邻居熟悉了,还真被厉枝猜着了,大家见她身上穿的衣服不仅料子好,样式更好,而且大方得体,很符合这个年代人的审美,于是大家就问她是在哪里做的衣服。
项英说是自己做的,有些爱美、家庭条件又还过得去的女邻居,就让项英帮她们也做一件,当然也不是白做,除去面料钱,另外一件给三块钱手工费。
三块钱手工费,在这个年代可不算低,不过这也是人家冲着项英手艺好才肯出这个价的。
项英的手艺是她外婆传给她的,她不止会缝纫裁剪,刺绣更是一绝。
只是现在大家吃饭都成问题,对穿着哪还有以前那么讲究,所以刺绣什么的也只能暂时搁置,不过就凭缝纫手艺,也让在她这里做过衣服的人赞不绝口。
因此熟人传熟人,很快就带动了不少人来她这里做衣服。
没多久,项英就把一个没挂牌的小裁缝铺,经营的有声有色,养活自己完全不成问题。
现在项英每天都忙着给人做衣服,就连做饭打扫的事,她也没空做,于是她请了一个品性不错的邻居大婶在帮她做,她每月给人家十五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