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她压低了声音,悄声问:“若哥儿啊,可是’珍宝居‘出了什么问题?钱周转不开了?”
周兰把人拉回来坐下,“你别乱说话。”
刘三娘百思不得其解,但周兰瞧着都不急,若哥儿脸色也挺好,瞧着好像不是快要倒闭的样子……吧?
沈若就知道刘三娘肯定不会走,他笑道:“’珍宝居‘没问题,布艺作坊也没问题,活儿以后只多不少。那些最简单的缝东西的活计再叫咱们作坊里的婶子来做也太屈才,以后啊就做最核心的部分就成,工钱和之前那些做整件的一样。”
“原来是这样,哎哟,这可是个好消息啊。”刘三娘一听就知道这最起码未来工钱能加倍,那些个没啥技巧的缝东西大家都会,费的时间一样是不多,但是要做那么多那时间就长了,现在若哥儿说只要做最核心的部分还能按做整个的来算,那岂不是时间短了,钱还多了?!
“嗯,大家信任我我自然要给大家多些福利,况且留下来的这批人都同我关系不错,哪怕不是员工,那也都是我的婶子和朋友。而且那最核心的地方也是最难做的,大家能做的那么好,我觉得这工钱是值得的。”沈若笑着说完看向周兰,想听听他干娘的想法。
周兰心说若哥儿本来工钱开得就厚道,这么一来真是叫人觉得他在亏钱似的,但“珍宝居”的营收若哥儿从没有瞒过自己,甚至在算账的时候也会一同叫她去。“布艺作坊”和“珍宝居”的收支账本一合上,就能算出来刨去成本和人工费之后的净利润。
“珍宝居”在镇上开一个月现在约莫能赚上六十多两,要是买的人多就像刚开的时候那样,还能逼近八十两。其中最赚钱的自然是那大件,折叠躺椅、摇摇椅和吊篮,只是别的小东西像书包这类的也很可观。刨去成本和人工费,一个月净利润就差不多二十多到五十左右的银两,这在她看来已然是天价。
这还是要加上自家夫君拉出去卖的那些,还有生意稳定,所以才能得这么多。能有这些银钱,若哥儿的点子占了大功劳,在大宇银钱可不禁花,什么东西都不便宜。
要是若哥儿同镇上那些老板一样,有新东西就开始加价,自然也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若哥儿开价都是镇上人觉着平价的价格,叫老百姓都能买得起,凭着良心赚钱。
“自然是好的,若哥儿,你是不是又想到什么新东西了?”周兰现在是越来越敏锐,若哥儿自然不会平白无故想要做些改变,自然是有了更好的法子。
那些核心的东西不能交出去,但是普通的倒是没关系,而他还说活儿只多不少,那就是肯定有了新东西了。
周兰显然十分懂他。
沈若点头。
“今日胡家就该做好一批’拉链‘了,之后书包除了我们先前的’抽绳水桶包‘’纽扣书包‘之外,就要再添上一样’拉链书包‘了。”沈若笑着说道。上拉链的活计其实不简单,因为要在两头包上,这个就很考验人,而且穿针引线要从缝隙当中弄,缝上去也需要技巧,为了能够更加牢固必须要多来回缝几次,并且留下的针脚一定要好看。
总之很有一番学问,等东西到了必须得找缝东西最厉害的婶子过来帮衬,先做出第一个,之后就可以有模板参照。
周兰听完就说这东西肯定好卖,刘三娘也开动脑筋,“这东西要是能装到被上也好用啊,一拉就能打开将棉花掏出来,再合上又不至于掉出来。”
“是,等以后也可以这么干。现在这’拉链‘生产出来暂时先不打算直接单卖,先在咱们自家的商品上面用上,让大家知道这东西的好处,都能用在什么东西上面,等大家都习惯了,想要配件的时候,我再开始单卖这个。”
沈若把一切都规划的好好的,一样新鲜东西叫人接受确实不难,但也不容易。先放在自己的商品上试一试,大家用习惯了,之后就能有更多运用。
沈若对“拉链”还是十分看好的,毕竟这东西在现代几乎随处可见,所以只要大宇人能够接受,未来一定可以成为热销全国的好物件!
刘三娘简直佩服地不得了,一直对着沈若夸。
沈若都要习惯了,现下也不会不好意思,别人夸他他就对着夸回去,直把人夸得哈哈乐才消停下来。
“若哥儿你再夸下去我都要飘起来了,你这张嘴啊。”刘三娘亲昵地点点他的嘴角,笑的眼睛都眯成条缝。
“女人就是要多笑笑,有句话说的是’笑一笑十年少‘,多笑一笑,笑出声音来浑身都能变得舒服许多呢。”沈若一本正经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