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赚钱养崽崽[种田](723)

沈若也笑:“那确实不错,等你归家去同我干娘说一声,不用收着做了,叫婶子们能做多少做多少,反正不愁卖。”

沈海哈哈大笑,叫周浪将木匣子卸下来往桌上放。

“这里是今日的营收,若哥儿你拿着。”

沉甸甸的,里头全都是铜钱。

周浪在车上的时候就给串好了,瞧着这里起码有五十几贯,他们带出去卖的还都是小件,贵些的也就是书包了,要是大件能带那能赚的更多。

沈大山和李善桃瞧见了已然不像以前那般惊讶,见过更多的钱了。这时候只觉着确实做生意赚钱,自家若哥儿真出息,想出来的东西都这么好卖,竟然到了隔壁镇也这么有销路啊。

沈若看了一眼,他计算速度快,一瞧就知道他们俩肯定是多给了。

“不是说好了算你们买我的?多下来的你们自己收着就是,怎么全给我了?”沈若好笑道。那岂不是白跑一趟。

“咱们也就是跑一趟试试水,什么事儿都没操心过不好意思拿钱,这些钱若哥儿你收着,之后还得进布料呢。”沈海摸摸后脑说道。

沈若摇摇头,将他们应得的分出来,其他的他自然收下,布艺作坊和“珍宝居”的运转自然缺少不了银钱,流水需要周转,同许家买布要用。

但是剩下的那些就是差价,他们带去隔壁镇上卖那这些多余的自然就是他们的营收,哪怕是一家人也不能乱了账目。

话本就不能这样说的。

“这带出去售卖的活计可以做,我的布艺作坊当供货商,你们便是经销商,路途远自然要加价,这叫运费,积压了库存还会多一笔仓管费呢,这笔钱你们就好好收下。之后要是继续干,还要另外算。”沈若给大家解释一番他说的那些词。

他们从自己这儿拿货带出去卖,赚的差价有多少就是他们自己的本事了,供货商向来是最赚的,要是以后还有别的人来合伙那也就省的沈若一直要找信任的人派出去了。

周浪看了沈若一眼,说道:“若哥儿,我有个想法。”

沈若抬眼看去,仔细聆听。

他将自己想到的点子说出口,在心中埋了许久:“我想带着’珍宝居‘的东西去许多地方,打出名气来。以后咱们带去哪儿卖都好卖。”

今日在柳溪镇已经尝到了名气的甜头。

他这点子同沈若的想法不谋而合,沈若点头道:“可以试试,带着东西到处去售卖,可以画传单宣传,告诉其他地方的人咱们’珍宝居‘都卖些什么,还能吸引靠谱的人过来进货。要是能大范围铺货的话,布艺作坊自然而然就要迅速扩大规模,招揽更多的人来做活儿。”

他现在有员工,有进布渠道,还有商品,完全可以迅速扩张生意。先前没有这么做是因为个人力量有限,他还带孩子哪里能到处去跑。

但是周浪年轻,有闯劲儿,愿意做这件事那再好不过了!

沈若一口便答应下来,顺便还提出了不少的建议。

沈海也没想到自己儿子心中竟然有如此雄心壮志,跟自己年轻时候的想法一模一样,要不是有那股子拼劲儿,他也不可能远离沈家村出去当个走商,到处倒卖货物了。

这完全就是正向的循环,沈家村里会做针线活的人多,之后直接外包出去给她们做就成,活计越多赚的也多大家想必都会十分乐意的。

只不过想要铺货“珍宝居”的东西,未来合作的人自然要仔细审核。在前期,推广“珍宝居”商品的操作自然就是搞地推,直接带着商品去各个地方卖,强势入驻,叫那边的人立刻知道“珍宝居”,继而接受。

再之后便是拉经销商,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垄断供货。沈若拿分成和人家来进货的钱,这样“珍宝居”就能极速扩张,在整个大宇开遍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还需得跟各地的官府打好关系,免得有人开盗版铺子或者摊子,败坏“珍宝居”的名声。

要想的事情挺多,所有人集思广益在小小的泥瓦房里完成了一次关于“珍宝居”未来的会议。

现在的“珍宝居”每日营收都有三两银子往上,如果开了第二个、第三个呢?那每日能赚到多少?

接下来要去做的事儿,叫人热血沸腾。

沈海和周浪离开了,沈家人心中也久久不能平静。

原以为开一个小摊已经赚不少了,很满意,却没想到后续还能这么干,也就若哥儿敢想。也巧,沈海和周浪愿意做这个活计,他们可以成为第一波开始地推的人,扩张的速度沈若不想太快,每每到一个地方都需要多了解,珍惜“珍宝居”的羽毛,同官府打好关系自然也需要银钱,还要再想一个防伪标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