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日子他干娘也将布艺小作坊的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平日里沈若都不需要过问,只看着每日出货和分发任务,那都是差不多持平的。
就是沈丰每日收摊回来之后去周兰家里装车货物的时候都要夸的。
周兰一听,心想也是,哪有那么好的事儿,别人想进布艺作坊都进不来呢,结果还有人想这儿干着,又去那儿干。
“想赚好几份钱的心思我倒是能理解,就是这活儿做的好那还好说,要是只顾着想赚钱,但开始敷衍,那就不成了。”周兰十分有原则,完全能理解为什么若哥儿要这么做了,顺便说了一嘴,“若哥儿,那良婶虽说是错了四个,但是其他做完了的也或多或少有点小问题,不过刘三娘一提出来她立刻当场就给改了,就没给她记录上去。”
这个沈若倒是头一回听说,刘三娘质检那边的事儿自己是从没过问的,都是周兰再管。
“我知道了。”沈若颔首,没说这样不行。
他并不阻止手底下人这么做,有句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有人是真的不小心搞错一个,如果脸皮厚一点央着刘三娘别记立刻改了那没事。这类人大多是真的不小心,也就是偶尔的一两次,这次不记录承了她的情,那以后这人肯定会更加认真的做,不想出错。
对于这类人不上纲上线才是好的,但是如果有人是几次三番出错,那自然就不能一概而论了。该记录就记录,该辞退辞退。
周兰知道若哥儿就是个人精,自然不会揪着这个不放,只要做出来的商品最终没有问题,所有的东西都能对上就成,其他的小细节能放则放。
毕竟所有的小细节都要追究的话,那每日里别的事情也就不用做了!
“要是她们好些人都想解约了咋办?”周兰不由担心起来,这些人都是熟悉的人,每个人的品行如何她现在也都摸了个门儿清,有几个确实比较浮躁,但是活计做的也还成没毛病。
要是一下子走了许多人,她就有点担心之后出货一时间供不上,那就不好了。
沈若明白周兰的担忧,安抚道:“解就解,咱们布艺作坊的员工可以少,这叫’贵精不贵多‘。而且镇上仓库里还有一些库存,要是人真不够,那批货物还是能周转两天的。”
“珍宝居”摊上一直卖的东西不适合批量生产,许多都已经在镇上卖的趋于饱和了,现在货物拉过去一部分是卖的,一部分是拿去给许氏布庄当做抽奖礼品的。
所以沈若才会想要将新式的雨衣和垫高雨鞋给造出来,这个要是卖得好也能开始批量生产。这种重复机械的活计,自然是分配出去。
在布艺作坊签过契约的都是村子里手艺最好的那一批,自然要产出更多的价值才行。
沈若打算往工艺品方向靠,他会画各式各样的图样,之后便从这方面下功夫。等之后能盘下一件铺子,就干脆将“念宝”开起来,走高端奢侈品路线。
周兰知道沈若一直心里都是有成算的,闻言便放下了心。
外头那些婶子估计也都想好了,沈若喝干净碗里的糖水往外走,表情很淡定,像是完全不在意她们是不是要走,也不会挽留。
良婶打头,后面还跟着两个婶子,她们瞧见沈若出来立刻走了过来。
“若哥儿……咱们仨想解约,之后想去跟阿花她们做成不?”良婶问道。
比自己想象的人要少,沈若面色不变,回道:“这个需要先从折叠小马扎做起,在那儿做得好了才会有机会被花婶子她们挑去做更难些的,这也是为了先叫人做熟了,之后去做大件的才能又快又好呢。”
她们只好点头,若哥儿说得有道理,她们既然想去那没道理直接就塞进最赚钱的地方。只是解约了就只能去做折叠小马扎,和那些原本签都签不上布艺作坊的人一块儿……
有一个婶子有些动摇了,良婶道:“好。”
沈若微微一笑,“你们既然做好了决定那就随我来吧,签一份解约书。之后布艺作坊的活计不必再来做,外包出去的活计也需要你们自个儿争取。”
他已经将利弊说清了,要是她们还是想解约,沈若也答应。
很快解约书就签好了,她们不会写字的那就按手印,一式两份,她们各自拿一份,沈若也拿一份都收好了。
沈若又取出三十个铜板,给她们一人十个分了,就当遣散费。
“三位婶子在我这儿干满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以来也没出什么大错,这十文钱你们收着。”
她们三个显然有些惊讶,其中一个婶子心中正惶惶然呢,惊觉自己竟然把布艺作坊的契约给解了,没想到若哥儿竟然这么好,解约了还给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