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亦方微微蹙着眉点头,沈若说的不错,虽说有多买多送布料的活动在前,但有些人家节省些的也不会无节制的买买买,虽说有赠品是件好事,但是赠品价格不高而且每次都是送同样的东西,那客人带回家也不会珍惜它,要是多了没准就只能拿着落灰了。
所以赠品也得讲究一个能叫人用上才好,贵精不贵多。
但是要把赠品换来换去,或是门槛低的也送较高价位的赠品,自家肯定会亏。许亦方觉得这很难办。
“要不然叫客人们自己选赠品?在同等价位的赠品当中挑。”许亦方只能想到这个。
沈若点了点头,说道:“这是中策,’珍宝居‘当中同等价位的东西也没有许多,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少。”
许亦方看了眼沈若的表情,从他面上能瞧出点胸有成竹的模样,他立刻发问:“小沈啊,你就别卖关子了,究竟想到了什么好法子?”
沈若摇了摇头道:“我可不是卖关子,这想到的这个策略不一定能成,但是设想了一下还算有一点把握。”
沈若不打算把话说死,就是他也不能保证自己想出来的点子一定是完美无缺的。有些前提还是要说清楚,免得之后要是出现的情况与想象中不同心中会有落差。
这一点是沈若在折叠小马扎头一天开售时候体会到的,原本以为到了镇上一定能卖的红火,折叠小马扎就是珍宝居的第二个“书包”,但事实证明,每日二十个一开始还要抢,现在是正正好能卖完。
镇上人与农家人的需求不同,喜欢的商品自然也有区别。沈若已经打算从这方面着手考虑以后“珍宝居”的新产品了。
许亦方点点头,说道:“成与不成不论,你愿意同我们说已经是仁至义尽。没事的,你尽管说不要有负担。”
沈若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按照门槛拿礼物可以,但这是其一;还可以推出抽奖机制供客人二选一,这样大家会有新鲜感。”
“何为’抽奖机制‘?”许亦方问道。
顾允和沈若呆的久了,从他嘴里蹦出来的陌生词汇大致都能猜得差不离。
沈若:“’抽奖机制‘就是由客人自己的运气来决定奖品是什么。做法可以是将所有的奖品都写在纸条上折起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最贵到最便宜的奖品按照从少到多的数量写进纸条里,之后打乱叫客人拿。拿到纸条后打开,纸条上写的便是他能拿到的奖品。”
许亦方闻言眼睛一亮,这个活动闻所未闻,竟然能靠运气来抽奖!这听着就跟游戏似的,有趣好玩儿极了。
“当然,买的越多那抽奖的次数也会随之增加,但是为了不赔本嘛,纸条上有礼品那自然也有无礼品的,这样抽中了那就是运气好,抽不中那就只能拿一个’安慰奖‘了。”沈若笑着补充道。
许亦方真是对沈若没法子不亲近了,这人就这赠品活动都能想出花儿来,说了一种又一种叫他惊喜不已。
买二赠一,买三赠二布料的活动这就能叫本就想买多些布料的客人,买的停不下来。
那按照消费门槛能获得的礼品也有了着落,为了有更多的选择,就将消费门槛获得的奖品搞出第二种选择。
要么直接拿到了门槛的赠品,要么就是抽奖。
不仅提高了趣味性,还能叫大家有一种赌。博的心理,没准能抽到比自己现在消费门槛能得到的赠品更贵些或是他们更想要的呢?
“妙!真的是太妙了!”许亦方抚掌大笑,这样一来感觉这活动已经无懈可击。
“多谢你了小沈,我打算明日就推行!就是不知道你家的货能不能供应的上?”许亦方问道,他只知道每日沈丰会拉一车货物上镇上来,仓库里堆着一些存货,但并不知道沈若在沈家村开的布艺作坊规模。
要是自家需要的赠品数量太多,那势必会影响到“珍宝居”的货物,要是别人来买买不着,那就不太好了。
“要是暂时供不上,那我就稍晚些日子再推行。”许亦方也不急这么几日,毕竟这点子还是沈若出的,总不好拿了人家的点子,还要砸人家的饭碗,他做不出这种事儿。
“你打算先定下多少?我要先确定一下数量才能告诉你能不能,”沈若道。
现在“珍宝居”的销量每日趋于平稳,签了契约的婶子们除了花婶子和另两位婶子在忙折叠小马扎的事儿,其他的婶子每日里并无太多的活儿,做书包的倒还好,那绣花的便闲下来了。
婶子们为了赚钱都很拼,一日里简单的东西能做上三五十个,要是赶一赶工肯定能供上许氏布庄活动时需要的货物。
他这活动想要用“珍宝居”的商品,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也能叫沈若的摊子能多上一笔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