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镇长都这样有诚意地找上门来了,吴晓梦考虑了一下,说道:“我不管工厂招工方面的事情,这样吧,刘镇长,我给我的管理人员打个电话问一下,具体要招多少工人,我现在也不清楚。”
“可以的,没有问题。”
顿了顿,肖华才说道:“但是吴总,我们招工的简章都已经发出去了,社会面一个都不招不太好。”
“那就一半一半吧,一半招聘熟练工人,一半名额留给我,全都不是熟练工也不行。”
这样算下来,大概有十五个名额。
吴晓梦拿着大哥大在院子里打电话,吴建林和刘镇长他们在房间里坐。
刘镇长感叹道:“吴家风水好啊,全都是能干的孩子。”
吴建林笑道:“之前穷得叮当响呢,是建国大有远见啊,送孩子们读书,读书才有出路,农村的孩子,要不读书,有什么出路呢。”
刘镇长连连点头,对副镇长说道:“看来要加强教育的宣传了,农村的父母普遍认为读书无用,孩子们也觉得读书无用,辍学率还是太高了,很多孩子读到初中就不再读书,不读书就只有一条出路,在家耕种是挣不到钱的,只要出去打工,外面打工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吴晓云坐在一旁,吴建林指着她,骄傲地说道:“这闺女可是考上清大的,别说在我们村了,就是在整个蜂蛹镇,那也是独一份,对了,晓梦的爱人也是从清大毕业的。”
吴晓云笑道:“建林叔,这都是多少年的老黄历了,我都不好意思,从清大出来,也没有给家乡做出什么贡献来。”
刘镇长突然想起来,“对了,我想起来了,当年这姑娘考上清大的时候,政府还给了奖励来着,这么多年过去了,已经毕业了吧?”
“毕业了,刚毕业,现在在广州的一家环境研究所上班。”
“都是人才啊,对了,我们既然想做教育宣传工作,就请吴家姐妹来帮忙做演讲行吗?农村的父母孩子普遍都认为读书没有作用,我们就用事实让他们明白,读书一定是有用的。”
吴晓梦打完电话回来,刚好听见刘镇长在感慨。
“镇长,我工厂顶多能有十五个名额,上海应该也能匀几个出来,但是肯定不多,最多能提供二十个岗位。”
这比预想中还要多一些,虽然对解决青年就业帮助不是很大,但能解决二十个,总比一个都不解决的好。
“晓梦同志,太感谢了,我代替蜂蛹镇的劳动人民感谢你。”
吴晓梦连忙摆手,“我就是从蜂蛹镇出去的,理应为蜂蛹镇多做贡献。”
刘镇长笑道:“什么时候能回老家来投资开个厂,让农民工就地解决就业问题就好了。”
吴晓梦说道:“目前来说,还没有这个实力,什么时候我有这个实力了,一定会回家乡来办厂的。”
刘镇长将演讲的事情提了出来,“就在镇中学做个演讲,行不行?”
吴晓梦有些为难,她还赶着回上海,中学的学生开学很晚,估计要等到过完大年才能开学,她等不了那么久。
姜副镇长看出吴晓梦的为难,说道:“也不是现在要做,等你们有时间的时候,联系我们这边,只是到时候可能要麻烦你们回来一趟。”
吴晓梦和吴晓云都是从镇上的中学读出来的,对于学生的辍学率,她们比刘镇长他们还清楚,初一进学校的时候,班上可能有三四十个人,等到初三,能有一半的人就不错了。
不仅仅是学生要辍学,不少老师的师德也有问题,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会以强行劝退的方式,让学生从学校退学。
吴晓梦将这个问题反应给刘镇长。
教育这块,其实也不归刘镇长管,他主要是抓民生,教育这块是县教育局管。
刘镇长没想到学校的教育这一块竟然这样老火,他皱着眉头说道:“你们反应的问题,我会跟县教育局反应的。”
刘镇长他们又坐了一会儿,事情已经解决了,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刘镇长他们忙着回去贴公告,送去苏城的农民工也要经过挑选,毕竟这事情是吴晓梦在帮忙,若是他们送一些不靠谱的工人去,明年还怎么好意思让吴晓梦再匀出工作岗位来呢。
本来吴翠英家办搬家酒,作为亲姊妹,肯定是要去帮忙的。吴晓梦不想去,就借着要带孩子没去。而吴晓云则是因为曹立达去了,她也不想去。
到了晚饭时间,孩子们都去吴翠英家吃饭去了,吴晓梦觉得不露个面似乎也不好,于是姐妹俩就去了吴翠英的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