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不久。”
吴晓梦也不问他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她买了一只荷叶烧鸡,找出来拿厨房里去让黄阿姨用微波炉热一热。
孩子们一回家,就要看动画片,三个孩子整齐地坐在电视前,看着电视里滑稽的画面乐不可支哈哈大笑。
陆韫将团团抱在怀里,跟着孩子们看着动画片出神。
吴晓梦端着水晶葡萄出来,放在茶几上,一屁股坐在陆韫旁边,妈妈一来,团团就不要爸爸了,从爸爸的腿上往妈妈的腿爬。
然而他到底慢了一步,圆圆的动作更快,一屁股将他看中的位置抢了。团团哼了一声,拉着爸爸的手,吹彩虹屁,“爸爸最好了!”
陆韫故意亲他,短短的胡茬扎得团团龇牙咧嘴,就这样他还是秉承着小男子汉的作风,嘴硬不改口,“爸爸好,爸爸最好了!”
吴晓梦将朵朵拉到她和陆韫中间来,一家人坐着看动画片,没多久,厨房传来饭菜香,两个阿姨利落地饭菜摆上了桌。
餐厅灯光明亮,小家伙们自觉排队洗手,上桌吃饭,一家人整整齐齐,欢声笑语不时传出,从落地玻璃看进去,明晃晃地灯光影射着他们脸上幸福、快乐的笑容。
陆宅买了不少新家具,让邻居们侧目,四张实木上下铺,还有一些儿童玩具,故事书,少儿读本,七八张书桌及配套的椅子,台灯,买了一车,送货过来的人一路打听,很多人都知道陆宅的变化。
邓萍搬出去的事情人尽皆知,甚至都知道是陆韫亲自将母亲赶了出去,原因他们猜测是邓萍再婚并且将再婚家庭的成员带进陆宅,引起了陆韫的不满。
但他们不知道陆韫买这些家具做什么。
陆韫提前得到福利机构那边的通知,手续已经办好了,他们要挑选八个孩子过来,人选由陆韫来决定。
陆韫提前就跟吴晓梦说了这件事情,他想跟吴晓梦一起去。
吴晓梦推了别的事情,提前一天跟陆韫回了苏城,第二天就动身前往福利院。
这是吴晓梦从来没有踏及的地方,当初吴荣就差点被送进了这里。
一间间平房矗立在眼前,在城市日益发展的时代,这里似乎停留在了七八十年代,砖瓦平房,原土夯实的院子,光秃秃的,什么玩具都没有,只有一颗叶子繁茂的树。
一名女性院长跟他们介绍,“政府的补助有限,我们平时多数还是依靠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伙食费每个孩子每天的标准是一块钱。”
一块钱,一只鸡蛋也要五毛钱了,一块钱连鸡蛋都吃不上。他们来的时候,正好碰到食堂开饭,孩子们从教室里冲出来,朝食堂冲去,到了食堂要排队,排在前面的,能多吃一点。
吴晓梦远远地看着那些孩子,身上穿的衣服都很旧了,而且很多尺寸都明显不合身,显然是爱心人士捐助的。
苟军也跟在一旁,“我们去食堂看一看吧。”
到了食堂,其实就是个稍微大点的房间,昏暗的环境,为了省电费,白天都不会开灯,孩子们没有凳子没有桌子,端着铁碗,就蹲在地上吃。清汤寡水的蔬菜,搭配发黑的米饭,他们吃得格外香。
很多孩子都和团团圆圆一样大,却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和他们相比,团团圆圆是多么的幸运。
吴晓梦的眼眶倏地红了,她看向陆韫,即使是阴差阳错,此刻她深切地感觉到,他们真的做了一个非常正确地决定。
第159章 第 159 章
这么多孩子, 要从中选出八个,是非常令人难以抉择的事情。
初步看过了孩子们的生存环境,吴晓梦夫妻被请进了院长办公室, 院长将所有的孩子的资料摆在了他们面前,“福利院一共生活着四十六个孩子,其中有三十个孩子是小于十二岁的,你们看资料吧, 选了孩子之后, 我可以将孩子叫过来给你们看看。”
虽然这个年代比前几年的生活好多了, 但是生活远远达不到小康的程度,很多人家也是勉强维持温饱而已, 很少有人来福利院领养孩子,只偶尔有生不了孩子的夫妇会来领养孩子,但那也是少数。
吴晓梦打开文件,一页一页地看, 上面只是孩子的简介, 年龄籍贯来历,没有照片。
确实很难抉择, 吴晓梦将资料推给陆韫,让他来看。
陆韫看完之后说道:“我建议是我们选择年龄成梯状的孩子,这样在生活老师照顾不到的时候,大孩子能带一带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