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梦说道:“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主要是我现在不知道做个什么取舍了,好像每一条生产线都是我的孩子,我放弃谁都不舍得。”
陈健华对吴晓梦的食品公司多少了解一些,他晃了晃桌子上的饮料,这饮料是小瓶玻璃装的,专门供给这种餐饮店。
“民以食为天,食品嘛多的是,但是汽水饮料是不可或缺的,逢年过节,喜事白事,全都要用到饮料,平时也要喝,我认为饮料是你最该坚持的产品,你如果能现将饮料做好,产能起码比现在翻一翻。”
吴晓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陈健华到这会儿也明白她约自己来的目的了,笑了笑,说道:“吴总啊,你做生意比我有经验,我说的也不一定对。”
但他的话确实给吴晓梦开了一扇天窗,对上海总厂,她也有规划了,她知道自己要做一条什么样的生产线了。
吴晓梦又说到了自己融资不顺利的事情,“这要早两年,想投资的人都能排起长队,现在不行了,大大小小的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东南食品公司也不是黑马了。”
听吴晓梦说她准备将甜甜食品厂卖了,陈健华说道:“你这样着急卖,能不能卖得掉是一回事,但肯定会遭遇人家压价,估值五百万的厂子,你顶多只能卖个四百万。”
吴晓梦听他的口风,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
陈健华笑道:“抵押贷款啊,现在苏省有政策优待,你五百万的不动产,最高可以贷款一千万,作为经营资金,甜甜食品厂和你想建的总厂是一个公司吧?”
吴晓梦难掩心里的激动,她今天将陈健华约出来,算是约对了。
“但是一般企业很难贷到一千万的款。”陈健华又说道。
应该是很难,吴晓梦看着陈健华,她亲自给陈健华续了一杯茶水,笑道:“陈总,还望不吝赐教?”
陈健华笑眯眯的,如今的他和之前刚毕业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已经是天差地别,当初他只是有些精明,现在简直像一只老狐狸。
他果然有办法。
“不知道你听说过对口扶贫没有?”
吴晓梦没有听说过,她问道:“什么意思?”
陈健华笑道:“就是跟政府签订协议,对口扶贫协议,在协议规定的乡县建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就可以发放贷款,你贷个一千万,不成问题。”
吴晓梦听明白了,但她皱起了眉头,“如果这样的话,我贷出来的钱是不是需要投到对口扶贫的地方?”
陈健华摇头,“不必,但是你在一年之内,必须要在协议内的地方投资。投资额不小于贷款额的百分之三十。”
吴晓梦沉吟起来,这不失为一个办法,就是贷款一千万,一年之后,她的总厂估计都还没有投入生产,怎么能拿得出来三百万呢。
陈健华不说话了,专心吃菜,这家火锅店味道确实可以。
吴晓梦算了算自己现在的现金,大概还有一百多万,三百万,倒也好凑。
这不光是钱的问题,主要是这投资的三百万,能不能回本,如果都是打水漂了,那不贷这一千万也罢。
但目前,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陈健华心里有很多想法,但他不会说出来了,毕竟他和吴晓梦虽然是同学也是合作关系,一千万,毕竟不是小数目,万一赔了,吴晓梦怪在他头上的话,会很麻烦。
所以他只是点到为止。
等吃好饭,吴晓梦已经想好了,她必须得贷这一千万,就算到时候三百万打水漂了,她就当做是高利贷吧。
得知了对口扶贫这个信息,吴晓梦让肖华去对接,她要贷就要贷多一点,最好能贷一千两百万,将总厂快速运转起来。
就算沉稳如肖华,听到这个令人震惊的数字都半天说不出话来,一千两百万,这大概是东南食品厂和两个附属厂的总价值了。
赌赢了还好说,要是赌输了,这就是吴晓梦的全部家当,不,她还有茶饮,但一千二百万,也是一个让人胆寒心惊的数字了。
对口扶贫项目因为硬性的投资要求,所以鲜少有企业问津,东南食品厂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去咨询的员工回来说,工作人员一把拉住他,想让他立马就填写申请单,事无巨细地将所有的优待政策都说了,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等。
吴晓梦他们一年就要缴纳上百万的所得税,而在对口扶贫项目所在地,企业前三年免缴纳税,这是一个非常实惠的条件。
他们如果跟政府签约,要扶贫的地方是惠水县。
吴晓梦没有犹豫,让肖华安排了签约的事情,同时跟银行申请一千两百万的贷款,他们贷的越多,政府那边就越高兴,这样他们投资的钱就越多,百分之三十,差不多是三百多万的投资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