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已经是下班时间了,吕怡不一定在办公室,吴晓梦只是想试试看。
没想到,电话只响了两三声,就被人接听了。
“喂?”
她只吐出一个字,吴晓梦就分辨出对方就是吕怡,“吕怡,我是吴晓梦。”
“吴总!您有事吗?”
吴晓梦将自己要找食品代加工厂的事情给她说了,肖华仰起头看向这边。
吕怡一听也知道事情重大,立马就说:“我马上就安排。”
说完了正事,吴晓梦吐出那口气,才问,“这都已经下班了,你怎么还在工作室?”
“我梳理一些资料,反正回家也是一个人待着发呆,不如做点事情,打发时间。”
吕怡比北京的宋家杰业绩做得更好,她现在光是加盟费分红都已经拿了一千多块,还有季度奖金,年终奖金,但这些都是人家自己拼来的,在异乡打拼就已经很不容易,何况吕怡还是个有家庭的女人,长期分居,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吴总,你放心,我后天一定会将资料传真给你。”
上海距离苏城也就一两个小时的火车,干脆面是全国各地发,在苏城加工和在上海加工的区别并不大。
吴晓梦原本定价是三毛一包,现在核算下来,卖三毛的话成本包不住,她定价五毛钱一包。
过了两天,吕怡果然将资料都传真过来了,吴晓梦亲自过目,最后选定了两家,这两家代工厂的规模和产能都差不多,吴晓梦想亲自去考察考察,顺便跟对方谈合作。
但是她学校还有课,吴晓梦只能跟学校请几天假。
她是因为要去谈生意而荒废学业,吴晓梦担心辅导员不会同意,但是让她找另外的借口,她又不想撒谎,所以还是如实说了。
刘辅导员办公室有好几个老师,吴晓梦都不太认识,她将自己工厂现在遇到的困境简单地给刘辅导员说了一遍,“所以我现在必须得请假去一趟上海,我在那边也有员工,但是我没亲眼见到对方工厂的设备,环境,我不放心,这事关食品安全问题。”
刘辅导员还没来得及说话,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师走了过来,看着吴晓梦笑道:“我们学校能出一个像你这样年轻的企业家,是我们学校的荣幸,去吧,批几天假都行,但是要答应我,生产食品,一定要凭良心,做国人放心的食品!”
刘辅导员看着他笑道:“方院长,这位吴晓梦同学可了不得,你知不知道现在电视上很火的梦梦干脆面,就是她的食品厂生产的。”
方院长哈哈直笑,“我怎么不知道,我孙子天天吵着要吃干脆面。吴同学,这回我批了你的假,你回头得卖我一箱干脆面,免得我天天被迫出去找干脆面,买也买不到。”
吴晓梦笑道:“等上海的代工厂谈下来了,都不用我卖给您了,大街小巷都能买得到。”
吴晓梦批了价当天,跟陆韫打了交代,就带着肖华直奔上海。
她们这次连公司的公章都带着的,要是谈成了,直接在那边就把合同签了,不用再回来跑一趟。
傍晚就到了上海,她们先去了工作室。
这边工作室开张的时候,吴晓梦没能过来,工作室很大,办工桌只有几张,还有几个柜子用来放文件。
吕怡在办公室等着她们。
“吴总!”见她们到了,吕怡迎了上来,“一路上辛苦了,一会儿忙完,我们一起吃个饭。”
吴晓梦环顾四周,工作室是偏极简的装修风格,没有多余的装饰,但看上去又非常整洁大方,吴晓梦很满意,对吕怡说道:“你才是辛苦了,一个人撑起上海市场,难为你了。”
吕怡这一年多,承受着工作压力的同时,还承受家庭的压力,她一个月能挣三百多块钱,她老公在厂里上班,一个月拿六十块工资,还不理解她这个工作,一心要她辞职,回苏城找个厂上班,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靠着吕怡挣的钱,他们已经在苏城买了一套房子,即使这样,丈夫还是对她不满。
在听到吴晓梦由衷的夸奖之后,吕怡的眼睛顿时涌上了雾气。
吴晓梦注意到了,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好干,咱们肯定还能把市场做得更大,更好。”
她倒也不是给对方画大饼,吕怡这一年多确实很辛苦,她拿到的薪资也配得上她的辛苦。
吴晓梦看向肖华,这才想起来忘记给她们介绍了,“这是肖华,是梦梦食品厂的人事经理,这是吕怡,是茶饮上海区域经理。你们不是一个公司,但是同一个老板,也算是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