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番外(40)

作者:乾凌踏月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衙门收了案子,回头一查这人生前居然是个贡生,这下不敢耽搁连日又把案子送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卿卢肃是个守规矩的严苛人物,查到孙正仪是谢府门客后,又把案子送到了锦衣卫于羡鹤手里。

尸体就这样被抬到了锦衣卫,其实用不着验尸,当场几个上过战场的总旗和小旗包括于羡鹤本人,都能一眼看出那是鞑靼弯刀留下的伤口。

何况孙正仪的拳头里还握着一枚白色玉佩,触手寒凉,雕刻着一丛鞑靼独有的露梅。

于羡鹤深觉此事重大,写了奏章报给皇帝的同时给远在洞玄观思过的祝约去了封信。

现在那枚玉正被祝约握在手里细细查看。

“谢府通敌是不是真的?”于羡鹤见他已经发了好一会儿呆,“那你救下谢原......谢原他...”

他没把话说下去,孙正仪的死怎么看都像是鞑靼人发现谢府被抄后杀人灭口,如果谢府叛国真的坐实,祝约救下谢原就是从犯。

“与我想的不差。”

祝约放下玉佩,神色如常,“谢府多半是被冤了。”

“孙正仪是个有恩必报的人,何况谢铮对他有再造之恩,所以他兵行险招和蛮夷合作想要救人,结果反被杀了灭口。”

于羡鹤不解,“能和鞑靼有勾结,这个学生真的只是临洮府的普通士子吗?”

“我只说是蛮夷,没说一定是鞑靼人。”

祝约看着玉佩上盛放的露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鞑靼和大明是宿敌,一纸通商令才勉强让世局平静这许多年,总有人会坐不住的。”

“你是说瓦剌?”于羡鹤恍然。

“阴山雪玉。”祝约伸手将玉佩托到掌心放到烛火下,玉色柔白与他掌心的颜色相近,雕刻处隐隐透光,“产于蒙族,不代表瓦剌没有,我在凉州三年,见过这样的玉数不胜数。”

“如果我是杀他灭口的人......”祝约把玉重新放上桌案,“留下这块玉就是为了证明此事是鞑靼所为,反正谢府已经灭了,罪名坐实又何妨?当然也可能是他们根本不在乎,因为我们查不到他们在哪儿。”

孙正仪与这群人达成交易要救出谢家父子,结果他们也没算到居然还有人敢大着胆子去劫朝廷重犯的狱。

“那孙正仪拿什么跟他们交易?”于羡鹤思虑过后有些焦躁,“这个学生跟着谢铮有些日子,手上会不会有什么朝中的消息?”

“谢铮再迂腐也分得清轻重,他不会把中书省的东西透露一个学生,那些人救人无望后,这么干脆利落地杀了孙正仪,我想他们的目的本来就是带走谢原。”

祝约道,“毕竟一个谢工部就是千军万马。”

于羡鹤稍稍平复,承泽帝这些日子天天忧心这些人已经混入皇城司,案子呈上奉天殿的第二日,听闻承泽帝就砸了御砚。

“这样最好,朝中消息真落到他们手里就难办了。”于羡鹤叹道,“新朝才五年,他们又想卷土重来,只怕到时候又得仰仗侯爷,皇上那边想查鞑靼,却无从下手。”

“并不是无从下手。”

淮水之上,祝约的声音轻得像在飘,“凡事讲个因果,谢家有如今都是张维的几封信,我早跟皇上说过那些信可能是伪造栽赃,为的就是鞑靼与大明再起战火。皇上不由分说处置了谢铮,正好给了瓦剌人可乘之机策反谢原,他们能算到这一步能耐可不小.....你不觉得这其中有点古怪吗?”

“你是说...他们如果有能耐救出谢原,又何必去找一个孙正仪帮忙?”于羡鹤道,“还是孙正仪的真正作用是火上添柴,更让圣上认定了是鞑靼所为?”

“并非绝路。”

祝约定神看着于羡鹤,“阴险狡诈之人从不做无用功,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可如果他们顺利救出了谢原呢?谢原的品性一定不会让他们动孙正仪。这是被我横插一脚才没救成,所以杀人灭口。你不妨去查查孙正仪此人,查他在临洮府究竟是何出身,说不定不是番邦找他,他才是那个主动找上番邦的人。”

他能主动找上番邦胡人,他的身份也不会是个普通的临洮府士子。

等送走了于羡鹤,祝约在秦淮河畔又呆了一会儿,他望着宫城的方向,能看见的只有一片烟雨朦胧,就像这座王朝将来茫然的命运。

于羡鹤临走前突然问了他一句话,原该忠于皇室的总指挥一身黑衣站在他身边,声音很低。

“皇上除了为鞑靼烦心之外,甚至觉得孙正仪之死很合他心意,至少能证明谢家不冤,他下的杀无赦圣旨没有错处......循如,你真的觉得朱端是个好皇帝么?”

祝约似笑非笑,“怎么了?你也和朝中那群家伙一样,觉得迟早有一天祝家会联合秦王府反了?”

上一篇:契弟下一篇:落魄太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