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临风说话永远不紧不慢地,开口前总是一副神游天外不闻人语的模样,开口倒从不跑主题:“给他们带一些回去便是了。”
“说得好。”余寅附和,“你掏灵玉?”
秦问声:“……”
周临风:“……”
明信:“……”
为什么会有一个成日混在藏书阁的人,对灵玉这般纠结的?
明信从遥远的碧云天上收回目光:“带些无妨。”
秦问声便也向那个方向扫了一眼:“天要冷了,小师兄还是别出来了。”
明信不语,只一笑。他眼中有长辈常有的慈祥和欣慰,但似乎又满含悲戚的酸疼。
作者有话说:
有个不妙的预感,第一卷后半剧情重修之后,章节变少了,第二卷可能要提前开……
但是肌腱炎折磨了我快一个月,期间一直吃存稿,第二卷完全没存。本来就慢的更新速度大概率要更慢……
要不给我一刀吧,起码来得快。
---------------------
感谢观阅。
第31章 灯流
秋日常连雨, 一日比一日冷。雨声哗啦不止,谢无尘放下手中心法,向外投了一眼。
白知秋披上了氅衣, 长身玉立, 在廊下朦胧的灯火昏光中仰着眸,一手握伞,一手捻着手中丝线。
“天黑了,小师兄要去哪?”
白知秋没回头,良久, 他问道:“不读心法了?”
谢无尘坐在支起的窗棂后, 目光凝落在白知秋身上。不知为何,他弯了下眼,露出一个有些明朗的笑, “嗯”了声。
从宽大的袖袍口露出的只有苍白修长的手指, 像没打磨过的白玉, 没有生气。脸色也没好哪去, 只有眼中落了一层浅淡的光。
白知秋在谢无尘笑的时候转眸看了过来,于是灯火暖光在他眼中化去,却没化去身上的温和感。
谢无尘摩挲了下手中玉简。
他开始修习仙道,不多时已能感应识海。秦问声便教给他的一个小术法,将书本内容刻录入玉简中, 凝神便可阅读。
但他将玉简放下了。
“算了。”白知秋轻叹, “跟我出去走走么?”
谢无尘收起玉简,没问去哪,本本分分地给白知秋撑伞。白知秋从廊下摘下一只灯笼, 领他从正院出了门, 没按着下碧云天的路走, 而是转了个方向。
长路无光,只有白知秋手中拎的一只灯。整条路便被这仅能照亮脚下的光芒笼出一种私密感。越往前走,谢无尘越觉得寂然,他甚至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与呼吸。
于是他转眼去看白知秋手中的灯笼。
那灯笼比常见的规格小些,更接近花灯。灯笼上有手绘的云月图,简单素雅。
灯笼没有让他瞧很久,二人便折到了一道大理石长廊上。
长廊倚崖而建,往前再走数十步,便能到终点凌空而落的大理石台。
走上长廊后,少了树林的遮挡,路没有那么昏暗了。往前已能望见很远处一片如霞的光,像藏在天地一隅中的落日。愈是往前,愈是壮丽。
直至尽头,彻底离开树林,眼前一切终于豁然展开。
好似观摩一场日出,不再是平日那般被动与太阳相见,而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向它,带来的震撼与感受全然不同。
灯流未出群山,已如浪涛一般,随着夜雨,散入苍穹,最是盛极。
这一方地势落得太巧妙了。
它正对着碧云天,从这里望去,整个万象天上笼罩的云雾也在此刻恍如不存。人影接踵而过,是在光街中流动的灯火。
此刻所见盛景不似人间,亦不似仙穹。那灯火宛如长龙烈日,吞没在蓬丘之中,清净之地中托举起一方红尘。
人说,天上有白玉京,白玉京中有仙人。
仙人却在此刻穿风过雨,临光而立。
白知秋伸手,拢入掌心的不只有雨丝,还有这隐于无人所知之地的红尘烟火。
烟火自夜雨中升起,坠于钟情于它的人手中。
谢无尘眼中盈满了光。
***
这雨拿了架子,赖住不肯走了。
整个枫林在秋雨中罩了纱,又起了雾,濛濛的。
余寅挑了帘,对着雨雾琢磨道:“小师兄这是被关在垂云翠榭了?不能吧?”
换来的回答是秦问声敲在他脑壳上的一扇子:“小师兄的伞从不离身。”
“可他干出什么都不稀奇啊。”余寅缩缩脖子,退回来了。
周临风坐在一边闭目养神,闻言微微睁开了一只眼。他手上的符箓转了一圈,在有些暗的厅中绽出一道火光。
有风从竹帘后透来,带着潮湿的寒意。
红泥小炉咕噜咕噜滚着水响,衬得周围一片静谧,于是水汽所带的暖意也在空气里散开。
秋天就是不讲道理,昨日还热得人想抱着冰盆睡觉,一场雨浇下来,就冷得人要披衣。余寅被凉风一吹,一个喷嚏招呼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