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快走,这都天黑了还没到庄子上。”
孙恒源一声令下,马车继续赶往城外。
时柯这会儿正在茶馆里,关上门和阿勒汗交代事情。
南下去黔西道,不止要买货这么简单。
“还要搜寻江南逃难的匠人?”阿勒汗的官话带着点西域腔调,听起来略微怪异。
“不错。”
时柯颔首。
江南道出事,本地居民除了北上,还有南下。
江南道往南便是黔西道,那里定然会接触难民。
北上的难民看似不是很多,实际上更多的难民倒在路上,还有一些卖儿卖女走到这里的。
距离江南道更近的黔西道必然有更多未倒下的,没有卖儿卖女的人家。
“如果可以,带一些匠人回来,不拘泥于什么匠人。只有两点要求,人品过关,手艺要好。”
“拖家带口也没关系。”
阿勒汗还想问更详细的规划,谁想时柯直接递过来一本厚厚的书。
第一页写着《方寸山庄发展计划》。
阿勒汗:“?”
怎么每个大燕字他都懂,连起来就不知道什么意思?
牧掌柜有点理解,但是比较费脑子。
翻了两页,里面有详细补充过的计划。
先是阐述了下方寸山庄的落后,目前面对的难题。
比如说缺人,他现在还没个管家,年节走礼全靠长风,长时间下去不行。
太不是样子。
短时间内还能甩锅给时府,时间一长,该说他这个举人不知礼节了。
所以,他要找一个管家。
接着又道,方寸山庄的产出太少,不够人日常生活,只吃这点东西会坐吃山空。
所以要发展山庄特色。
据他观察,山庄的温度一直不上不下,不会很冷也不会很热,特别适合栽培蔬菜。
冬天不用特意烧暖房,就能有青菜吃。
如果可以,时柯都想搞个水培出来。
目前技术所限,只能弄个冬日反季节暖房。
《计划》中提到买人的事儿要小心进行,暗中考察难民的人品。
倒是不用带回京都,就放在黔西道即可。
“此外,在东广地区的码头附近买些铺子,最好是连成街的。买完之后,牧掌柜的儿子年底可以出师了吧?”
牧掌柜心底激动,嘴上保证道,“东家您放心,这混小子一定给您干好。”
时柯挑了挑眉,似笑非笑,“干不好就不是我说的事儿了,你得看那边放不放人。”
他朝东边努努嘴,那边正是锦衣卫所在。
牧掌柜呼吸一滞,确实,他们背后站着锦衣卫,平常能挡住外人窥探,但也容不得家贼。
牧掌柜神情一肃,恭敬行礼,“东家且放心,我那儿子绝无二心!”
时柯摆摆手,“你也不用这么严肃,咱这位靠山不是什么吃人的猛兽。除了不讲情面手段厉害些,平常还是讲理的。”
年年收了保护费,这不是保护地挺好?
茶馆能肆无忌惮扩张,除了牧掌柜的经营才能、时柯的鬼点子以外,锦衣卫的震慑才是大头。
当然,等到这一任锦衣卫失了圣心,茶馆跟着倒霉。
所以他在黔西道不再弄茶馆,改成海货收购。
在蓝星,二道贩子赚钱可不少,黄牛不也是二道贩子一种?
阿勒汗一听,急忙忙翻到海货计划那一页,上面确实写着收购海货。
但是,问题来了,“这可如何运输?”
第32章 安排
海货讲究一个字, 鲜。
从海青卫到京都,距离如此近,才能在冬天吃过海货。
因冬季天气寒冷, 运输方便,不会在路上出现很大折损,利润比较高,这才有商人在两地之间跑跑。
放在夏季, 八百里加急运送最后得到的不过是发臭的鱼尸罢了。
然而即使是冬季运输,也不能掩盖鱼本身的不新鲜。
最好的还是要当场钓上来的鱼。
可惜他在的地方是内陆,不是沿海地区。
有机会一定要去大燕的天然海边逛一圈。
就是这出行条件吧, 可能有点艰难。
但是能看天然无污染没有塑料等各种垃圾的大海, 谁不心动?
时柯两辈子加起来还没看过一次正经的天然海域, 最多在系统的大集上感受一番浪花灰白带着生活垃圾散发着腥臭味的大海。
“老爷,干货能运过来,可是这鱼……”阿勒汗拧眉。
牛羊马匹管理容易, 鱼类不一样。
鱼类运输时常更换水源,海鱼更是运输不易,一不小心损失惨重,赚不来多少。
时柯示意他继续往后翻到这本计划书的后半部分。
后面写得很清楚。
大部分收购干货。海菜、鱼干这类通过水运运到北边, 收购的海鱼、贝壳这类, 直接在当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