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赋税,交还东海县。
时柯眼前一亮, 燕文帝好人啊。
圣旨一下,知府当场被撤职拿下,户部侍郎王霖一刻不停, 带人去查抄知府老宅, 顺路带走一应县令。
余槐也跟着去了, 他负责追回赋税。
人走了,时柯被赵毅拽起来,“行了, 上茶。”
见时柯还有点晕乎,拍了拍他肩膀,“早该被处置了。”
时柯捧着茶杯好奇,“你们听了全程?”
何止听了这一件事的全程, 这一路都有人盯着他们, 知府如何嚣张逼迫,这事儿王霖听得一清二楚。
更何况王霖一路过来,也收拾不少人,尤其是江南道, 听说人还没收拾完, 走的时候还要再处理贪官污吏。
大燕从天灾人祸中还没缓过来, 可以说是百废待兴, 内忧外患的时候。
这会儿要先稳住内部,处理一波贪官污吏。
所以王霖来得恰到时候。
“这样也不错。”时柯喝口茶,想了想这事儿应该不需要太久,“库房那边得收拾过来,让看护仓库的税务官收拾一下,等着我们的赋税追回来。”
“去吩咐吧。”赵毅看着时柯哼着小调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出门,转头阴着脸喊人,“来人!”
*
这事儿果然没几天就有了回复,余槐带着东海县多交的赋税回来,一共三十七万石粮食,二十五万税银,还有十五万石的洁白海盐。
海盐是别人预定的存货,还没送出去,幸好他跟过去追了回来。
“虽然少了,但是暂时不担心盐的问题,甚至还能开个铺子。”余槐道,“那知府几日前把赋税和东西送上去,独独剩了这些。布政使那边没陛下口谕,也不好动。”
但是吧,余槐露出一个笑,神神秘秘地说:“那布政使三年俸禄没了,还得了一个‘平’。”
这意思是布政使丢了面子还丢了权。
倒不是不想给下等,而是这事儿还有后续,暂时不能动他,后面走着瞧,给他准备的刽子手已经蓄势待发。
这事儿时柯就不知道了,他正看着海盐思考这些东西怎么处理。
东海县这边的晒盐场还在准备中,但是时柯估计不太好,这边虽然一年四季温度够高,但是台风频发,这气候,有点不好说啊。
不过他已经把东西递上去了,想来距离有平价盐出品的时候不远了。
“多写余监军费心。”时柯向他道谢,这些东西可是帮了大忙。
接近四十万石的粮食足够他们吃一年多,而且他们六年不用交税,也就是说用这些税银可以买百姓手中的税粮。
再加上找到的高产良种,明年在东海县推广出来,收成肯定能更进一步。
眼下还有个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扫盲班可以投入使用了!
这边的书院严格来说是时柯上得第一节课,庄子上的那个书院没赶上,这里的书院他总算能上去讲话并开始上第一节课。
因为老师并不是很多,所以他写信给京都的好友们,有乐意过来的人吗?
他这里急需人才,童生秀才都不挑的。
此外就是,麻烦各位寄来一套教材,他真的懒得再写一遍。
在接受赋税之后,时柯把告示贴在外面,盖房子的钱就从这里面扣了,毕竟是百姓交税。
这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最让人惊喜地是盐,百姓们发现告示里面还写了盐地剩余。
但是这里面还写了一个支出,一半的赋税送给了营队,上面的理由是充当营队的粮草辎重。
户部侍郎押送人上路时,还给余槐一盒子银票,这是燕文帝今年的茶馆分红、羊毛和煤矿等各类分红。
户部侍郎别的本事没有,数钱是一等一地好,粗略估计这一盒子得有一百万两银票。
估算出来这个数字,不禁感叹道,陛下可真是有钱啊。
当然,侧面也能看出来,练兵就是烧钱地活!
幸好钱不是户部出的。
后来又有消息传来,剩下的县令中西丰县和上林县也被查抄。
时柯只听了一耳朵,又开始准备搞事。
现在的东海县发展才刚起步,禁不起任何破坏,但是这个冬天也不知道是外面天气变得太冷还是发生了什么,海贼开始往这里聚集。
赵毅已经带着水师去处理了,但是茫茫大海上,人一跑,不太好找。
这就决定了海战要速战速决,只要一击就能让人丧失防御力,束手就擒。
所以,火药是必须的。
时柯:“……”
各位,时代变了。
他开始让工匠们研究粗糙地热武器。
蓝本就是他带来的黑火.药。
赵毅:“……”
他眼神微妙看了时柯两眼,最终没说什么。
没想到的是,在研究如何步入热武器时代时,阴差阳错搞出来土水泥。